顧力仁老師推動青銀口述計畫-邀訪呂慶龍大使



社科院 USR 計畫多年來投入在地實踐,同時聚焦在推動高齡長者的服務,過去也在服務過程中創造青銀互動,更看到世代共融的價值,也發想了許多創新的青銀方案,包括共學、共餐、共遊、共影、共唱等。本學期更在社科院萌芽型 USR 計畫的整合之下,由歷史系顧力仁老師推動青銀共融口述計畫,於 4 月 28 日(週二)下午,邀請我國前駐法國大使呂慶龍先生,來校接受學生團隊第一梯次的採訪,參考網路上 TED 的演講型態,準備朝向製作第一支銀髮者影片,透過青銀世代之間的訪談,將呂大使生命敘事,殷殷傳遞給年輕世代。

這項「青銀共融口述計畫」的創意,來自多年前顧力仁、辛法春、與曾敏傑老師的意外腦力激盪。當時幾位老師正在研發青銀互動方案,在討論中想到北大特區居民多中高齡,屬中產階層(或以上),且學歷偏高,又軍、公、教比例也高,其中不乏在百業各行擔任過重要職務,而如今已屆退休並住在北大特區者;若能邀請在地高齡長者就其豐富人生中的真實故事,篩取年輕世代感興趣、也值得學習的理念價值,例如勤奮、堅毅、合作、負責、理想、實踐、倫理等,學習網路中 TED Talks 的做法,以臺北大學三峽校區為場景,透過演說、紀錄、與傳播,將可以讓青銀共融的理念更加推廣,也讓臺北大學對於社區和社會有更多的社會貢獻。

尤其這次 USR 計畫的名稱為「臺北大學城社會實踐萌芽計畫:邁向共學、共融與公共化」,整體目標在追求北大與北大特區融合為大學城,因此分別運用居民走入、師生走出、以及大學與社區協力為目標;而本項子題計畫即著重運用北大特區居民特有的人口特性,引進居民進入大學校園,透過生命敘事提供學生學習,以促進青銀共融、大學與社區一家,因此格外具有意義。但由於疫情的關係,本項口述計畫也受到許多影響,但在顧力仁老師的多方努力之下,終於逐漸克服,從學生的招募與分工、訪談對象的邀請、對象人生資歷的閱讀、訪談題綱的擬定,一直到第一次的試訪,終於慢慢開展出來。為了避免最後的作品淪為八股或是說教,顧力仁老師更將計畫做了一些調整,讓學生有更完整的主導性,從資料閱讀、討論題綱、現場採訪、紀錄與攝影等,由學生來自主學習,預計經過兩次試訪之後,第三次將是正式的錄製了。

這次訪談的社區對象更是一位傳奇人物─駐法國大使呂慶龍先生,根據維基百科的內容,也有對呂大使下列的紀載:「於 1976 年通過外交領事人員特考。1988 年取得巴黎第七大學遠東研究所博士學位。曾先後擔任…駐荷蘭代表處秘書、駐法代表處組長、駐海地公使與臨時代辦,駐日內瓦辦事處開館處長、駐海地大使、…外交部國會聯絡組召集人、外交部新聞文化司司長兼發言人、外交部主任秘書等職務。呂慶龍頗具本土色彩,為行銷台灣,可說使出十八般武藝。他具有專業攝影水準,也能唱歌,布袋戲更是他的絕招,在典型嚴肅的外交圈中相當另類,被法國方面認為是台灣國際公關風格轉型的第一代表人物。呂慶龍三度駐法,共 14 年期間推動臺法關係備受肯定,獲頒兩個法國城市的榮譽公民。…已屆齡 65 歲申請退休的呂慶龍因駐法期間積極任事,成果卓越,獲與其同時期入外交部服務的外交部長林永樂向總統府舉薦以借重其長才續為國用,總統馬英九於 2013 年 1 月發布總統令特任呂慶龍為駐法國大使,續任駐法代表處館長」。

在 4 月 28 日(週二)下午的第一次試訪中,參與計畫的學生來自歷史系、休運系、法律系、經濟系、會計系等 8 名學生,交流會在社科院聯誼室舉行,學生平時很難見到大使,當呂大使步入聯誼室後學生興奮、緊張之情溢於言表。在曾敏傑與顧力仁老師先後介紹計畫背景之後,即由呂大使簡單介紹自己的生平,讓學生們對大使更加瞭解。大使提到,他從不抱怨,因為抱怨無法解決事情,大使也以自嘲方式說道「我長得不高、不帥,抱怨這個不會改變我不高、不帥的事實,這是基因的問題;另外我生活的時代很窮我也不抱怨,抱怨這個我也不會變有錢。所以我不會抱怨這些我無法控制的事情」。

呂大使提到他的人生哲學就是「善盡社會責任」,大使提到小時候務農時培養出務實、惜福的個性,因此當他上大學、就業後,都會努力做好每一件事,隨時精進自己,「努力做到傑出」就是我回饋社會的方式,這跟電影三個傻瓜想表達的涵義相同;也用「學問是他人的經驗,經驗是自己的學問」一句話勉勵眾人。

學生對於大使走向外交之路感到十分好奇,也詢問大使當初進入外交工作的動機為何?大使說,民國 50 年代的臺灣家庭大多務農,從小務農也讓培養出務實的精神,因為家境不好,所以格外珍惜讀書的時候,大學入學也是考兩次才過,當時念大學是沒有學貸的,所以剛考上大學時家裡四處借錢供他讀書,為了要減輕家裡的負擔,必須努力讀書拚全校第一,爭取全額獎學金。大使也打趣地說道,當時考上淡江法文系後,聽身邊的人說,法文很難學或唸、法文沒前途,心想難得考上了,未來也只能靠法文吃飯,也讓大使下定決心要學好法文,最後以淡江法文系第一名畢業;畢業前系上教授建議他去法國深造,當時出國留學的開銷太驚人了,大使也決定先服兵役再決定未來出路。服役期間,大使每天持續學習法文,退伍後去報考外交人員、國貿局、新聞局、外貿協會等,也去外國企業應徵,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利用法文優勢,遠赴法國,就能彌補過去無法去法國的遺憾,也因為大使鍥而不捨的努力學習,最後順利考上外交人員,也如願到法國工作。

學生聽完大使的故事後,對於大使鍥而不捨的學習精神感到十分欽佩,也詢問大使是如何長年保有學習的熱誠?大使回答,因為年幼時家境清寒,所以他非常努力想透過讀書翻身,國家考試是一個公平的制度,每一個有能力的人都能考上,如果考不上就是我不夠努力,而且大使就讀淡江時,父親還向鄰里借錢供他讀書,因此他很珍惜學習的時光。不論是求學或工作,大使認為努力精進自己,並把事情做到最好就是盡到社會責任。大學的資源是來自社會,擔任外交官的生涯也是領國家俸祿,如果不能做到問心無愧,自己就愧對社會大眾。為了能夠把事情做到最好,也就會不斷的要求自己、精進自己,因此服役期間不僅自修法文,也經常寫書法,大使透漏當初會寫書法是為了要給女朋友一個難忘的印象,寫書法需要耐心,下筆後就不能修改,也因此能訓練文章組織結構以及表達能力。

學生接著詢問大使,大使在工作上如此的積極且主動地去推廣臺灣,如果接觸的對象無動於衷的時候,該怎麼讓他接受或說服他?臺灣受限於國際情勢,很難拓展邦交國,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為其他國的外交大使著想,以他能夠理解的方式去做,如果談話有內容會讓他有感覺,他下次就會再找你。大使也舉例,他在 1990 年在紐約要找蘇聯的大使談話,但當時的蘇聯大使並不願意與呂大使吃飯或喝咖啡,呂大使鍥而不捨的提出各式誘因,終於讓蘇聯大使同意與他通電話,從蘇聯大使拒絕與他有交流到進行電話討論 45 分鐘,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進步。

大使也將他的工作態度稱之為「敲門哲學」,在國際場合上各國都要尋求自身國家最大的利益,因此只要有任何議題臺灣能切入,貢獻一己之力,就應該要去拜訪各國大使,請求他們支持臺灣加入國際組織,雖然有許多國家經常將 Taiwan 與 Thailand 搞混,或把 Republic of China 與 China 搞混,但這都是因為他們不認識臺灣,這是非戰之罪,只要有議題就可以去敲門,做對的事情,即便被拒絕,也是廣結善緣,都是好事;也因為這樣,過去大使在各國的同事,時隔 10 多年仍然會特別到臺灣拜訪他。

有學生詢問,各國年輕人害怕失敗的排名中,臺灣排名相當高,想瞭解大使在外交上有沒有遇過甚麼挫折是您印象深刻的?又是如何看待挫折?大使認為人生很多事情是無法預測,但重點是好好把握當下,想再多、擔心再多都是沒有用的,抱怨對事情是沒有幫助的,在外交領域會遇到很多的挑戰,是因為臺灣在國際社會上本身就存在著極嚴峻的劣勢,倘若臺灣處在公平待遇的狀態下,我不會遇到這種困擾,但我的國家既然遇到如此特別的現況,做就對了!

學生也詢問大使,臺灣學生普遍不擅於發問及表達意見,大使建議學生該如何改善沉默?大使認為這個習慣是威權教育的影響,大使回憶國小、國中時很多老師都要求學生不要問問題,認真上課、讀書,而且大部分的人會擔心問的問題很笨,會很丟臉,所以不敢在課堂上提問,通常都會到下課後才找老師詢問。大使也說當年他在中山大學國際學院講課時,會要求學生上台講大使上課內容的想法,或是讓學生說他想跟大家分享的知識,透過這個方法鍛鍊學生勇於發言。大使也提到在大學時,學生要多參加社團,社團中需要與人溝通、合作,就十分需要表達自己的意見,在職場上也經常需要適時地向別人表達自己的看法與意見,所以參加社團是很好的歷練。大使說「人無完人」,只要是人都會犯錯,應該要趁在學的時候多問、多錯才會成長,真正笨的人是有問題卻不敢開口詢問,一錯再錯的人,也勉勵學生面對別人詢問笨問題時,要有包容心,這樣才能讓每個人都勇於開口發問,才能真正開始鍛鍊表達、溝通。

最後,學生也針對臺灣的未來也提出疑問,希望大使能以國際視野向學生點出臺灣在國際間最大的優勢,與最大的劣勢是什麼?以及臺灣年輕人要具備那些特質,才能具有國際競爭力?大使介紹到,臺灣在世界 198 個國家中人口排名世界第 56 名,占全球人口總數 0.3;臺灣出口排名世界第 13 名,進口排第 19 名,依據 IMF 統計臺灣是世界第 22 大經濟體,臺灣有這麼多先天不良的因素(土地小、旁邊有惡鄰居打壓等),卻仍躋身世界經濟強國,足以吸引許多非邦交國家與臺灣互設辦事處。此外,臺灣民主、經濟以及近期防疫成功的案例,都一再彰顯民主政體是有價值、效率的,與惡鄰居倡議的專制極權形成強烈對比,也進而顯現出民主的重要。

大使提到,許多法國朋友也向他說臺灣真的很厲害,身邊有一個惡鄰居妄想要併吞臺灣,用各種方法打壓,臺灣還能屹立不搖的持續與惡鄰居對抗,甚至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領先各國進行防疫,成為亞洲乃至民主國家防疫的典範,臺灣在地緣政治上是日本與美國重心所在。大使也跟學生說,由於臺灣的媒體報導喜歡譁眾取寵,所以會有意無意的貶低臺灣,但是臺灣並沒有向媒體所說的那麼差,在許多國家眼中,臺灣是亞洲非常重要的民主國家,也希望學生們不要對臺灣感到失望。

此外,大使說學生要有國際競爭力,最好的方式是「做自己」,只有不斷的與自己對話、瞭解自己、看清自己的弱點,才會想要增強實力,有變強的念頭,就會不斷學習,這樣就能保持自己的競爭力。大使也說,過去他是學生的時候,也不知道未來要做甚麼,但是想法是會隨著年齡、經歷、見識的增長而改變,也正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才有不同的選擇可以做。最後,呂大使用「 I can be useful 」勉勵學生,希望學生能保持學習、增進自己、注重健康、珍惜所有並善盡社會責任,對任何事都盡全力去做,有努力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