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6月5日辦理「三鶯在地老人研究成果發表」



在教育部積極推動大專院校整合教學、實踐與研究的趨勢下,期望大專院校不只是扮演訓練學生專業知識的角色,更希望透過教學與研究,以及實踐行動的結合,讓學生及大學進入社區成為社區的一員,並且應用所學尋求解決社區問題的能力。這項教學、研究、與實踐的整合,在社會工作系王明聖老師透過「社會工作研究法」一個多學期的準備,以及修課同學的積極參與下,將由社科院前瞻計畫與社會工作系,於6月5日(週三)9:00~12:40,於社科院211社工專業教室舉辦「三鶯在地老人研究成果發表」,希望有興趣的師生踴躍參加。

在社科院曾敏傑院長近兩年的帶領下,USR計畫積極推動,一方面透過學校活動與課程結合,努力促進大學走進社區,另一方面也與社區及非營利組織合作,鼓勵社區民眾進入大學。而社會工作系王明聖老師於大三開授的「社會工作研究法」課程,也是在這樣的使命感驅使之下,搭配社科院USR計畫的需要,鼓勵社工系大三學生進行三鶯地區在地長者的相關研究,包括長者活躍老化、運動促進、及照顧議題等研究,其中研究議題的多樣性,涵蓋了「長者使用北大空間與運動促進之研究」、「三峽運動中心長者使用公益時段之研究」、「恩主公醫院健康學院曉日樓關懷據點使用者之需求研究」、「參加教會長者成功老化經驗之探討」、及「大台北地區(含北大校區)移工照顧者及其受照顧者需求及支持體系之探討」等。

上述研究的結果,不但可以反應長者高齡化多面向的樣貌,並可了解國民運動中心、社區關懷據點、教會、及北大校園等,對於長者健康促進的重要性。透過進入北大校園運動長者的調查,也可反饋北大未來可以扮演的角色,所搜集的量化資料與質性訪談的發現,不但可以作為北大老人USR計畫的基本數據參考,更提供了社科院前瞻計畫未來規劃「高齡與障礙」議題上的參考,期待讓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結合,可以作為前瞻計畫執行前的基礎。除了高齡者相關議題的研究之外,另外也有兩組同學進行「請育嬰留職給薪的相關因素探討:適用性平法與勞基法之受雇用勞工」,以及「不同世代對同志教育支持度差異探討」之研究,這也與臺灣現行面臨少子女化與同志議題的社會脈動緊密結合。

本次修課同學皆必須透過一年的課程,從提出問題、檢視問題的重要性、文獻探討、研究方法的設計、以及量化與質化方法的進行等,讓同學們逐一反思,探討人口高齡化下,如何促進長者的成功在地老化。期待學生的研究問題能扣緊「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的USR計畫核心精神,引導學生關注社區的議題,探索北大與在地運動中心、關懷據點、及社區之間的關係,同時找尋未來扮演的角色與努力的方向。

除了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結合外,王明聖老師也邀請健康促進的專家–體育室林啟賢主任及翁仲邦老師,藉由他們的專長,來給予同學們對於長者動健康與成功老化研究的指導,並思考未來北大體育室,甚至探討校隊或運休系的師生,未來可能扮演的角色,也開啟了許多對話的可能。另外也邀請本校社會系研究方法學程的召集人–陳易甫老師,以及輔大社會系教授研究方法的翁志遠老師(將帶著碩班的學生進行觀摩),一起提供學生研究議題及方法上的指導,希望透過跨系與跨校在研究方法上的交流,將教學、研究及實踐推向更寬廣的跨領域合作,甚至是跨校的合作與實踐。

此外也邀請了社工系研究所與進修部長期教授研究法的魏希聖老師,以及準備教下一屆研究法的陳玟如老師,透過擔任評審委員,可以讓不同學制的研究法課程之間,可以觀摩學習與合作,提供未來更多的合作可能。例如組成跨老師、跨系的教學學群,甚至跨校的合作,讓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理念透過此次的成果觀摩,慢慢擴散出去。

這次發表會能夠舉辦,期間也受到許多校內計畫的支持,包括社科院前瞻計畫與老人USR計畫、教發中心「深耕計畫1.2-3教與學成長社群之永續進步教學創新計畫案」、及「深根計畫1.2-2-1規劃新課程強化教學創新」等;而除了學生努力結合所學運用至研究當中,也感謝蘇宥維、李以諾、及朱韋慈三位助教認真協助,陪同大三同學一起學習成長,讓學生得以透過問題解決及實作,以團體為基礎的學習模式,用近一年的時間來完成研究。這過程中,同學除了將抽象的學術理論加以應用,並透過實作與長者進行交流與互動,增加青銀世代的交流與共融,並透過資料的搜集與訪談來了解社會現象,也思考北大在此過程中可以扮演的角色及可提供的服務內容?師生除了獲得更多的學習與肯定,也為未來的學弟妹在學習社會工作研究法上,建立學習的楷模。

其中兩位大四學生李以諾與朱韋慈助教,更是曾在去年5月25日(週五)於新北市社會工作師公會『深耕‧創新‧永續-社會工作者實務研究與創新服務』研討會中,進行了電子海報(E-poster)互動的發表;而提供研究成果的社會工作系大三學生,其中李以諾同學也是管樂團的一員,也參與許多社科院老人USR的活動;而朱韋慈同學也即將進入師大社工所就讀,繼續將北大所學習的成果發揚光大。這些學生的優異表現,也更加鼓舞王明聖老師及所有教授研究方法的老師們,繼續堅定在研究方法上追求教學創新。

歡迎有興趣的同學、老師及社區居民,一起蒞臨指導;看看「研究方法」在教學、研究、與實踐的介面上,可以激盪出甚麼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