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USR「大學城系列節慶」累計五千餘人參加



為促進大學與社區交流,善盡大學在地社會責任,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持續推動「大學城系列節慶」,自2017年12月首次辦理的「北大玩具節」以來,直到2018年12月的「聖誕點燈音樂會」,一年來已連續辦理九個場次的校園大型活動。透過邀請社區兒童、長者、親子、與居民,一起進入北大寬闊的校園同樂,活動內容包括了管樂、絃樂、合唱、戲劇、遊戲、說故事、園遊會等,一年下來九個場次的系列節慶,累計參與的社區民眾已達4,724名。若再加上銀髮USR計畫上學期所服務約700人次的長者,一年下來累計已超過有五千人次以上的在地民眾,曾經參與過USR計畫的活動,也讓師生投入的志工與資源,創造可觀的在地服務能量與效益。

社科院「大學城系列節慶」的九項活動各有背景,也各有特色,共同的理念在於針對三峽在地的社區民眾為對象,並且推動帶狀性的多元活動,運用北大校園豐富的展演場地,結合師生、課程、社團、與外部NPO等,聯合舉辦持續性的多元活動,並邀請社區民眾進入校園同樂,以將「北大」與「北大特區」融合成國內嶄新的「大學城」為目標。按照時間順序,先後已經辦理了「北大玩具節」、「北大童話節」、「老大人音樂節」、「魔幻音樂節」、「祖孫情音樂節」、「北大玩具節2.0」、「戲說三鶯兒童劇」、「北大管樂節」、以及「聖誕點燈音樂會」等,證實以一年為週期的帶狀節慶,的確可以讓在地的小孩、家長、和長者,都有機會與北大為鄰而同融、共樂。

社科院USR計畫所投入的資源與人力,究竟可以創造多少的經濟效益?在經濟系陳孝琪主任與劉曦敏老師的建議之下,我們也在服務過程中收集資訊,並嘗試進行效益的評估,以了解活動的成效和對在地產生的貢獻,因此一直以三項指標來設算推估,作為參考。其中包括:每位志工服務人數、每位志工創造的淨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投資報酬(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SROI)等三項指標,用以衡量相關活動的效益。第一項指標為衡量每名志工所服務的人數,用以了解志工的服務投入與服務負荷,尤其這些角色多由同學志工擔任為主,也可以看到同學的參與和貢獻;第二項指標為衡量每名志工所創造出來的貨幣淨效益,因此會以活動設算其市場價值,再除以志工人數,得知每名志工創造出來的貨幣淨效益為何;第三項指標SROI也是常被企業以及NPO使用的評估指標,用來推估每單位貨幣投入可以創造出社會報酬的比率,換言之SROI比率越高,也代表了活動投入所產出的效益越高,也可顯示每投入一元所創造出來的社會效益究竟有幾元。

經濟效益只是參考的方向之一,其實每一場活動,從事先的構想、接觸、討論、合作、籌備、執行、檢討、與評估等等,都是眾多師生、社團、在地人士、與協辦單位的共同努力成果;每一項活動各有其精神與理念,我們都十分看重每一場活動的價值與貢獻,但試著分析各場次「大學城系列節慶」活動的相關指標,也可以分享系列的全貌和彼此的差異性,也可追憶每一個場活動當時的特色。完成了這張效益的表格,也不禁令人大吸一口氣–真的走了一年、真的辦了九場、真的有五千人一起參與了。

2017年12月的「北大玩具節」就是系列節慶的首發,而在2018年11月,我們又舉辦了第二屆的「北大玩具節」,人數從首次的五百多人成長到1,367人,是所有活動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同時每投入一元所創造出來的效益,分別高達6.34與6.44元,也是所有活動當中經濟效益最大的,顯示出「玩具節」在服務人數與經濟效益上的突出。而「北大童話節」與「魔幻音樂節」也是小朋友的最愛,猶記得「北大童話節」恰逢停電,所幸應變得宜改至戶外,才沒有掃了小朋友們的興致,而「魔幻音樂節」更是忘不了,家長與小孩席地聆聽宮崎駿音樂的幸福時光,兩場活動每位志工同學更是服務了最高標的35人,可見同學們的辛苦呀。

「祖孫情音樂會」和「戲說三鶯兒童劇」,這兩場雖然每一元創造的社會效益不足一元,但卻是意義非凡;因為「祖孫情音樂會」當日狂風大雨,還能有約300名冒雨前來參與活動,真是令人感動;而「戲說三鶯兒童劇」更是22位同學一個學期吃足苦頭,用心採訪、編劇、演出、場控的共同結晶,同學們的心得也將陸續和校內師生分享,讓大家看到同學們的用心學習與演出成效。

「北大管樂節」則是北大管樂團首次50人的最大規格,更有校外的高手與畢業的學長姐回來支援,在鄒佳宏指揮與同學近一年的努力之下,也是首次在社科院廣場吹響起雄壯的號角與鼓動,他們也是教育部大學管樂競賽表現最優的團體之一,當日現場的感受,仍讓我們深以北大同學的優異表現為豪。而最後一場的「聖誕點燈音樂會」,則是北大管樂團與柏拉奇管弦樂團的首次合作,更是北大光榮扶輪社等九社、在地遠雄八大社區、以及社科院的協力,讓大家也是在風雨中前來,一起擠滿公院119會議廳,聆聽溫馨感人的聖誕音樂;這是一年來「大學城系列節慶」的最後一場,也是北大與社區廣泛合作最重要的里程碑,意義非凡。

社科院USR計畫一年以來,透過推動「大學城系列節慶」,期待加速「北大」與「北大特區」之間的互動與融合,也證實在不影響教學與研究的前提下,藉由邀請居民進入校園參與活動,同時推動師生走出校園、進入社區、服務機構等方式,應可增進在地居民認識北大,並且也深化北大對於在地的貢獻。經過完整一年的試驗,我們與社區管委會、里辦公室、在地NPO也有了更密集的接觸,也有了更多的信任和合作,後續可期待社區也將有更積極的主動提案與合作。

「北大」+「北大特區」=「臺北大學城」;這個目標,需要北大與在地居民共同的努力,未來再朝向三鶯樹的大結合,讓北大對在地扮演更積極的貢獻。「大學城系列節慶」是一個發端,是大學對於在地發展的想像,期待更多人一起投入,讓師生一起融入在地,也讓在地居民以北大為鄰、以北大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