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珍老師導讀「等待一朵花的名字」



4月份開始,USR橘子讀書會將邁向另一專題-在文學中反思與安頓。4月1日(週一)早上九點半,即邀請到知名作家黃春明的長公子黃國珍老師,來為我們導讀黃春明老師的作品–「等待一朵花的名字」。在歷史系辛法春老師的熱心經營之下,今天又有3位新伙伴加入,讓橘子讀書會的社群已成長到51人。

與—般文學導讀不同,不僅是文詞筆法意境的介紹,而是以—位人子自小目睹父親的創作,娓娓道來,説了一段很長的生命故事;尤其應學員要求,國珍老師用渾厚低沈的嗓音,朗誦了黃春明大師的—首小詩-「我心頭的—塊肉」,讀者哽咽,聽者流淚。學員們聚精會神地聽,在大師盛名之下,隨著黃家的故事,體悟出那股堅靭的生命力,及如何歷經患難找尋生命的安頓。

國珍老師在演講一開始,便分享幾個自己與爸爸之間相處的小故事,讓我們更了解黃春明老師。在他小時候,有一次問爸爸:「為什麼他們家的植物都會開花?」爸爸回答他:「因為植物為了要跟你說謝謝」。看似不科學的回答方式,其中蘊含著黃春明老師對環境的友愛與生命的關懷。藉著這個故事,展開了今天導讀的篇目〈等待一朵花的名字〉。這本書中,描述黃先生「蹲下來,看很久」的態度,黃先生看待—切事物都是用這樣的態度,人和植物、人和環境之間,充滿了美感;黃春明先生的生命態度,是有情、有溫度,也因此充滿了生命力。

作者黃春明老師在颱風過後回去宜蘭老家看看,發現附近的河堤邊,有一種非常漂亮的花,卻怎麼也不知道它的閨名,因此打算向附近路過的人詢問。國珍老師說:爸爸將這群路人分成四組,四個層次:學生、公務員、潮流女性、和一對祖孫;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意義,由忽視、冷漠、警覺厭棄、到最後逆轉的人情味。也告訴我們世代的變遷帶來的寂寞與孤獨,儘管最後祖孫熱情的回應,卻也隨著他們的離去,消失在地平線當中。

作者在知道嬌羞美麗的小花,只是依附別人生長,本身卻毫無作用,而被當地居民稱作垃圾花之後,其實感到非常的無奈與落空;一切浪漫的等待,到最後如同彈菸的拋物線,來個憂愁的揮棒落空。國珍老師試問:「作者為何要等待呢?他到底在等待什麼?」也許,我們都無法立即的回答出所以然來。當下成員們也紛紛茫然,國珍老師卻笑說:「這是正常的,如果現在回答出來的人,那可能還沒明白作者要表達的意思!」

國珍老師果然遺傳了父親的基因,演講當中笑聲連連、掌聲不斷,非常的精彩。同時也表明他和父親不斷在創作上的一個志向–「任何事情都要土生」。思想的根本很重要,不管到哪裡,我們都要不忘本,從自己身體裡創造出來的才是最紮實、最真誠的。國珍老師也分享他在留學時發生的一個小插曲,他的老師希望他用家鄉的角度來評判這幅畫,他當時愣了好一會兒,當時,老師並未否定他,只對他說:「你是個好的畫家,卻不是一個藝術家」。正好呼應今天的主題–「生命是要有溫度的」。

隨著時代變遷,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拉越遠。每天熟悉的不再是你身邊的一草一木,而是冷冰冰的液晶螢幕。今天的導讀,黃國珍老師從父親早年在宜蘭廣播電臺談起,歷經廣吿公司、電視台、拍電影、編歌仔戲、兒童劇、自學日文,到老年喪子、罹癌。讓我們感受到現代文學大師背後真實的人生,更讓在坐的長者學員們受到激勵,尋索自己存在的價值。快樂的時光短暫,演講轉眼間就結束了,成員們似乎還意猶未盡的樣子,紛紛向國珍老師繼續請教。

導讀結束了,辛法春老師也傳來:「今天演講很成功,講的人哽咽,聽的人流淚」;有子如此,想必下次春明老師的演講一定更是精彩可期。期許,從今天由你我一起改變,讓自己變得溫暖美好。預計四月底,將再由黃國珍老師導讀黃春明老師的兒童繪本,繼續推動說故事工作坊,也規劃五月再至成福國小進行說故事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