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恩節聽到同學的音樂感受



本學期開始,社科院因推動老人USR計畫,而與通識中心及林子晴老師開始協力合作,希望用音樂來服務社區長者,同時也推廣校園內的音樂活動,曾在11月22日辦理了「感恩節及新琴啟用音樂會」,邀請國際級音樂家魏樂富與葉綠娜教授進行四手鋼琴聯彈。會後林子晴老師更從74位參與同學的回饋意見中,看到同學們豐富的音樂感受與肯定,顯示類似的音樂活動未來可以在校園中善加推廣,我們也來聽聽同學們當日的感受。

許多同學顯然十分驚豔北大能有這樣的場地,尤其搭配上百萬名琴,在精湛的琴音流轉中,望著窗外搖曳的綠葉,享受難得的藝術氛圍。「很開心能夠參加這次的百萬新琴啟用音樂會,一進場就為之驚豔,公院119搖身一變真的太美了!沒想到之前單純聽演講的地方,也能這麼有藝術氣息!…擁有這麼一小時的放鬆與清幽,真是身心順暢!」;「不得不說公院的音樂廳真的很漂亮!還有一大片的落地窗,真的很美~使得在觀賞演奏上很賞心悅目,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四手聯彈,真的很新鮮!…很開心可以參加這次的演奏會」;「老師的演出很精彩,這種在學校裡面舉行的音樂會好棒啊,背景是透明白色邊框的落地窗,大家都坐在一起,感覺演奏家和同學、還有這個空間,都是一體的,特別沒有距離感,很舒服。今天窗外還飄著雨,感恩」。

而除了對於場地與氛圍的感受之外,同學們對於音樂表演者的觀察更是細微。「個人認為四手聯彈真的不容易,在沒有指揮的狀況下,兩人必須默契十足,透過呼吸、停頓來給彼此暗示,完成一首又一首美妙的樂章。在曲目彈奏到最後一個音時,仔細聆聽真的可以聽到泛音的效果,果然是百萬名琴。能夠在學校就體驗到如此大師級的精彩表演,真的太棒了」;「我很佩服兩人的默契和合作,他們每一個結尾,按琴鍵的時間長度都一秒不差,同時結束曲子;但又同時保有自己的個人特色,葉綠娜老師彈琴時感覺很開心,會不自覺地甩動頭髮,身體也會跟著節奏搖著,像在跳舞一樣,我覺得很可愛,音樂好像也變得更生動了,魏樂富老師則有成熟的感覺,對音樂放很深層的情感。至於這個場地我覺得很棒,後面的落地窗外有綠樹和行人,且有自然的雨聲和鳥鳴,很令人放鬆的效果,配上優美的琴聲,真是場美麗的演出」。

「今天表演開始的時候,我其實有被嚇到–現場人非常的多,我進去的時候都幾乎要沒位置了,而且表演現場的環境也非常漂亮,我以為我走錯地方了。但是表演開始之後,我突然覺得現場的環境跟人數似乎不那麼令我驚訝了,因為這場表演相當的精采。人家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本身不會彈鋼琴,對於音樂也完全沒研究,但是今天的表演讓我感覺到這場表演與以前我聽過的鋼琴表演完全不同,水準高了不少,這樣高水準的表演居然可以來到臺北大學真是我們的幸運」。

而同學們除了以聽眾的心情欣賞音樂之外,還能夠運用課堂所學,嘗試去連結現場的曲目與演奏,更是展現辦理這次活動的教學意義。「布拉姆斯的圓舞曲十分熟悉,因為以前小時候練鋼琴的時候有彈過它的一小部分,而在幻想曲中聽到課堂中提到的賦格形式,有種終於被我聽出來的感覺,因為這門課一學期內接觸到那麼多關於音樂的活動,覺得很享受,會場也很明亮,喜歡!」;「我覺得太好聽了!因為我沒聽過那麼好聽的音樂!而且也結合我們課程所學的賦格、主題,更讓我們親耳聽到相關的音樂,我覺得是很難得的體驗。我也發現彈琴者會隨著音樂的起伏身體跟著抖動,代表他們也有融入感情於音樂當中;這兩位演奏者竟然是夫妻關係,而且一起彈奏同一部鋼琴竟然不會撞到什麼的,代表要有一定的默契」。

另外北大同學們的音樂素養,也是不能小看的,他們不僅看表演、聽音樂、也能進入作曲家的心境,在曲目和旋律中尋找共鳴與契合。「舒伯特:F小調幻想曲,曲中有複雜的心理,全曲充滿著唯美、憂傷的情緒,一開始有點憂鬱,逐漸感受到心裡的掙扎,然後是想通後放開的心情。布拉姆斯:圓舞曲作品39能充分感受音樂中的樸素與可愛的情趣,以及有一點點小哀愁,逐漸變化成圓舞曲般圓滑的運動和淸澄、平靜的音樂。麥耶爾:夜曲及加洛舞曲,夜曲聽起來有一種夜晚中的浪漫,寧靜。而加洛舞曲,速度很快,有點跟不上的感覺」。

除了欣賞音樂的元素之外,同學們也能感受社會實踐的用心,同時表達未來相關活動的高度期待。「今天參加這場音樂會 它同時也是和社科院一起合作USR計畫的活動,邀請了許多在地長者一起來共襄盛舉,體驗新琴啟用儀式」;「今天很榮幸可以聽到這麼難得的音樂會,現場除了邀請到許多在地長輩,還有電視台來作採訪,更重要的是,魏樂富教授今年拿到了台灣身分證,成為了新住民!感謝USR計畫的許多活動,除了落實在地實踐,也讓身為社工系的我們有許多新的體驗」。

「這場音樂會給了我身心的滿足,陶冶了我的心靈,優美的樂音也滿足了我的耳朵,希望學校能多多舉辦這種音樂會!」。「第一次聽現場的四手聯彈鋼琴是魏富樂夫婦的演出,並且配合上好的鋼琴,實在是一種幸運。比起之前聽過的小提琴表演嵌入的是對阿嬤的思念,這次的鋼琴表演更是一種琴瑟和鳴的默契。…從直觀感受來說,的確是一場音樂盛宴。希望以後能夠有更多的這種活動,並且是不同的樂器表演,非常喜歡」。

最後以一位同學的感受作為結束,我們也以北大同學能有這樣的觀察與體會感到驕傲。「音樂,使心靈澄澈清明,可以洗滌紅塵俗世間的塵障與煩惱,是暫時脫離一切迷惘的強心劑。這,是我對音樂的理解。透過此次音樂會,再次體會到音樂是如何將心靈昇華至九霄雲外,而四手聯彈,更需要的,是默契與心靈間的相通,同時,感情的抒發與境界,似乎也不同於單人的彈奏,各有千秋,卻也各自別有一番風味。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舒伯特的F小調幻想曲,篇章雖長,但似乎也是舒伯特短短31年人生中的精華,以漸強漸弱,及輕快與沈重的落差,營造出不同的風味,我想,也是人生中高低起伏的抒發。另外,賦格的形式,以“無限上綱”而言,我想,是到達人生的最末點,仍是復歸於原始-人生而有之的生老病死,也就是說,不管過程是如何波瀾壯闊,最後仍會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一般,走完人生的循環,也有一種未央的餘韻,存在於心。其實,我是對抒情音樂比較鍾愛的,尤其是蕭邦的降E大調夜曲,更是心之所愛,而這次音樂會所彈奏的麥耶爾的夜曲,我想,是不同於蕭邦的風格,但,浪漫抒情的情思,仍是深藏於曲中,需要細細體會與理解。情,動於衷,而形於言,音樂,也是如此。動情於心,發之為曲,在不同時代,卻可以共感情思,我想,這是音樂何以流芳百世,不朽於時代洪荒之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