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國中劉遵恕組長談「為孩子留下美好回憶」



社科院USR計畫在地論壇主要在連結在地,學習在地既有的服務經驗,並研發未來創新的服務方案,107年11月28日(三)下午三時,即邀請本校近鄰的三峽國中,由輔導組劉遵恕組長蒞校分享,介紹他在學校如何運用有限的資源,帶領「資源式中途班」的孩子尋找自己的一片天地,以及藉由陪伴的過程,重新點燃每個孩子對學習的熱情,轉個彎尋找未來的希望。

劉組長在演講前先分享了自己過去求學的坎坷經驗:在國中四年的期間,考試成績在班上經常是敬陪末座;五專念的是電子工程科,但畢業後發現志不在此,所幸在學時熱衷於參加服務性社團,在團康活動的帶領中,發現自己對人的興趣,遂在當兵退伍後插班考上中原大學心理學系,終於找到自己對書本的熱情,也才發現原來自己不是不會念書,甚至可以念到讓人廢寢忘食的地步!還因為太愛念書而自願多讀了一年。也因著過往在教育體制上的挫敗經驗,對於在原來班級被放棄的孩子,更能在教學輔導上發揮常人所不能及的同理心,也發現這群帶傷的孩子情緒通常較為敏感,若被惡意對待便會枯萎,但若在被愛、被理解的環境中便將綻放色彩。

一開講,劉組長更是幽默地感謝大家聽他說中輟生的故事,也讓大家的思緒重新回到每個人有過的狂飆青春,那個人生中特別的階段。「資源式中途班」係為中輟學生或有中輟之虞的學生所設,每年的人數約介於12-18人之間,也特別規劃出包羅萬象的課表內容,再輔以多元媒材,提供適性課程及輔導措施,協助這群在現有教育體制不適應的青少年,重新建立人際支持網絡,探索人生未來的新方向,也讓他們的生命可以跳脫「國英數」的牢籠,看見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而其中實作課程更是豐富,有木工、洗車、小籠湯包、烹飪、種茶製茶,甚至正在開發的洗冷氣,都是透過課程帶領同學作中學,同時也直接將成果回饋給學校,一方面同學得到自我肯定,甚至讓全校師生也看見他們對學校的貢獻,從被閒置的角色變成學校的寶貴資產;每年都有一群同學經歷過這樣的蛻變歷程,也獲得同學們的全力投入。例如實作課程中的「俠客蔥油餅」每份只賣十元,每次做完到穿堂叫賣都是秒殺,這種被肯定的成就感,在以前升學主義掛帥的課堂上是很難得到的,而賺得的收入也會用來讓孩子規劃自己的畢業旅行,增加他們的生活技能。不僅要學會如何賺錢,也要學會如何用錢來過期待的生活,大家一起規劃到澎湖,就是一件曾令人難忘的經驗。

另外劉組長為了改造教師會的破舊空間,也請美術老師來帶領孩子認識「美」,利用校內的廢棄桌椅,不怕髒、不怕苦,好似一群「沙漠玫瑰鬥士團」在校內進行一場革命性的綠美化大改造,舉凡整理環境、空間佈置、油漆、裝潢都難不倒他們;最後自己買料備料,用一個學期一門課的時間,讓教師會成為最受歡迎的空間,而剩餘的材料,又繼續裝修了諮商室,令看到成果的師生都驚呼連連。而劉組長也在與學生共同奮鬥時不經意發現,學生在鋸木桌椅時,可以邊鋸、邊宣洩生活中累積的情緒和壓力;甚至有的學生在工作時更能專注沉靜下來;有的同學幫椅子上油漆時,居然不復以往的逃避,而是呈現出認真專注的神情,很難想像這群學生當中有些還被診斷為ADD/ADHD(注意力不足/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在工作時彷彿不專注的特質已不存在,只看得到豐富的想像力、藝術天賦,正流淌在校園中的裝置藝術,由他們為自己的作品設計、施作、命名、和導覽,帶領全校師生進入一個多采多姿的奇幻異想世界。教室也許不是他們的最愛,但是三峽國中教室外的裝置藝術,卻正是他們留下的美好回憶。

青春期是段能量迸放,也是一段最不穩定的時光,除了三峽國中劉組長所介紹的「中途班」之外,包括犯學所林育聖老師推動的「原青瘋單車」方案,以及兒少希望協會在隆恩埔文化部落所推動的「拳擊隊」,甚至下週將由社工系魏希聖老師帶隊去參訪甘樂文創的「青草職能學苑」也都是在地服務青少年的相關案例,都值得相互學習、互相連結。

北大與三峽國中乃一路之隔,透過這樣的相互連結,我們也希望未來USR的活動也可以和三峽國中有所合作,尤其是「資源式中途班」的實作課程十分多元,彼此合作的機會也將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