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R學生觀點「走踏社區 發想實踐」社工碩一 蔡旻叡



USR學生觀點「走踏社區 發想實踐」 社工碩一 蔡旻叡

一開始會想修習這門課,是因為社會工作專題課程的「在地論壇」(同為USR計畫的子計畫),藉由邀請在地組織和社區人士到校與我們分享,開始對於社區的資源和能量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也讓我對於社區的資源產生濃厚的興趣;而後看到敏傑院長常常和我們分享在上學期課程中帶著學生走訪在地的過程,從照片和老師編輯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雙方在交流中互相認識彼此,並進一步發想學校與他們能夠建立的合作與連結。因此我對於這門課程的想像,是我們能夠藉著來北大讀書的機會,將學習的場域從教室拉到整個社區,認識或到訪在地的服務機構、歷史脈絡與風土民情等,同時也培養思考與討論的能力。

進入課程後,透過院長與學姊的說明和分享,了解到社科院社會實踐(USR)計畫的核心內容與理念,也了解到這項計畫從一開始的探索期,漸漸地抓到重心與方向,一步一腳印地打下基礎,並且編撰相關的文章、資料和書籍,因此我們在這一階段也必須去釐清計畫走到現在做了哪些事情?我們的角色和能力為何?以及未來活動的構思與規劃等等。

一學期的課程下來,USR計畫的腳步不曾停歇,每一次的課程,敏傑院長都會向我們分享新的構想以及活動,在構想上和我們討論激盪出新的火花,在大家的看法意見裡,慢慢看到連結與發展的可能;而活動則如「北大玩具節」、「北大童話節」、「北大老大人音樂節」再到即將進行的一系列活動,藉由這些活動的開展,看到北大作為一個場域,將北大師生、在地組織資源以及服務對象做串聯的實際操作與成果,使三方透過活動,共知、共榮、與共好。

在社區拜會的過程中,我們走訪了人可基金會、藍染染工坊、柑園福慧學堂、春暉啟能中心、三峽聖母領報天主堂、白雞台北榮民之家等等,在前往的路途上,我對三峽的地理環境有了新的體驗,不再僅限於平常活動的範圍(學校與北大特區),而是看到三峽多元的風貌與美景。過去對三峽老街的印象,是紅磚拱廊的騎樓與熱鬧的攤販,然而來到巷子裡的藍染染工坊,卻別有洞天,靜謐的氛圍累積著歷史的底蘊,舊時的建築與細細栽種的花朵相映成趣,至今想來仍舊記憶猶新。每一次的拜會,都讓我對於三峽的視野更加的寬廣,若沒有修習這門課,我想我可能就沒有機會像這樣跟著院長與同學,一起踏訪三峽、認識在地深耕的資源與組織、了解文化歷史脈絡的機會。

讓我覺得欽佩的是,跟著院長,我們能夠學習到如何流暢的與在地人士與組織對話。他們向我們分享其熱情與願景、服務理念和需求、訴求與困境、活動與服務等等。而我們能夠主動向外踏出去進行在地資源的認識和交流,同時也侃侃而談我們是誰?我們為何而來?社科院社會實踐(USR)計畫的核心內容與理念、以及我們的願景。雙方以自在輕鬆、作為學習者來互相交流討論,是我覺得很好的形式,也是我對於院長感到尊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