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論壇(23)--群眾服務協會汪英達主任談「看見移工處境」



在地論壇(23)–群眾服務協會汪英達主任談「看見移工處境」

近年來外籍移工的議題逐漸受到國內各界的關注,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民間團體投入外籍移工的權益倡議,甚至開展直接的關懷與服務,而從工會組織演變出來的桃園群眾服務協會,便是一個兼具權益倡議以及服務外籍移工的組織。由於社工系學生也有同學選擇到這樣的組織進行實習,因此社工系魏希聖主任特別邀請桃園群眾服務協會汪英達主任,他同時也是在三鶯地區實際運作外籍移工庇護中心的負責人,來校介紹「看見移工:移工真實處境知多少」。汪主任一個多小時的分享,讓我們清楚的看到移工為求溫飽,來台面對種種就業上不堪的處境,發人深省。

汪主任一開始便將移工的分布與人口數量,讓大家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到2018年4月底為止,國內的移工約有68萬人,分布在產業類與社服類,前者以營造、航海、三K產業為主,而後者則是看護工與幫傭等。外籍移工中人數最多的前三名,分別是印尼(26萬人)、越南(21萬人)、與菲律賓(15萬人)等。

產業移工中的工廠勞工與營造勞工,面對的問題包括雇主積欠加班費、工殤、非法解雇、苛扣工資、超時工作、許可外工作等問題;而漁工則分近海與遠洋漁工,近海移工的狀況與國內移工相似,但是遠洋移工係境外聘僱,業務歸漁業署,係以商業契約方式管理,不受國內勞基法保障,因此問題也最複雜,包括海上工時長、工作條件不佳、被扣膳宿費、以及仲介剝削等等,往往薪水只能拿到約一萬元台幣左右,甚至更低。

社福移工又可細分為家庭監護工、家庭幫傭、外展看護工、機構看護工等。家庭監護工的被照顧者需依巴士量表計分申請,移工與被照顧者生活上關係密切,但容易被雇主濫用;家庭幫傭不適用勞基法,缺乏薪資與休假保障,也時有發生受到被照顧者或其家人性侵、或不人道對待的案例;而外展看護工與機構看護工常見的問題則是休假少,以及超時加班或是苛扣加班費等問題。

移工面對的困難,不僅僅是雇主端的問題,往往也涉及到國際間仲介集團法律與資金糾結的結構陷阱。例如移工出國前往往缺乏經費成行,因此要不就是向家人借款,不然就需要向海外仲介集團預先貸款,也因此產生了借貸的關係,出國前就已經先揹了一身債;而又因法律資訊不足,被要求簽付本票,加上可能被超收額外費用,因此在台工作前幾年便必須從薪資中按時繳付先前貸款,一旦沒有及時或是按額繳付,便從資金的困境轉變成法律上的困境,環環相扣,來台前往往已經陷入國際間仲介集團編織的陷阱而不自知,這又是一項極難克服的結構困境。

國內目前也已經有不少團體投入援助移工,包括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教會團體、以及桃園群眾協會等,其中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的韋薇修女,更是本校社會系的傑出系友。而桃園群眾協會一方面需要為個案爭取權益,也因此常常與法律扶助基金會合作,此外在協會下附設的移工庇護中心也扮演了中途之家的功能,對於移工的暫時生活安置幫助極大。以三鶯地區的移工庇護中心為例,大約有近三十個床位,接受各縣市勞工局的經費補助,基本上以每人每晚補助500元的方式合作,因此月底便必須具文向各縣市勞工局請款。因此未來如何開發社會資源,避免長期依賴政府補助也將是一項組織發展的重點。

前社科院孫健忠院長也極關心外籍移工問題,本次演講特別到場聆聽,並且與汪主任進行交流。而曾敏傑院長也就推動中的USR計畫,與汪主任討論未來可能的合作方式,希望讓本校大學社會責任的計畫也能關心到外籍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