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系辛法春老師推動「校園食物森林」



歷史系辛法春老師長期經營在地老人支持團體,近年來更結合圖書館與社科院 USR 計畫,推動青銀共學、共展、共餐、與共遊等活動,增進在地長者與本校學生的互動交流。這學期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但仍在總務長與營繕組長的大力支持之下,結合社科院 UFO 計畫推動「校園食物森林」,讓青銀世代共同投入,—步步往前落實,目前師生和社區伙伴共有 33 人參與,也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場地勘察、工作坊、與校外参訪。

辛法春老師表示,「食物森林」的構想源自美國西雅圖,其理念目標關係著環境生態教育與社區營造,在臺北大學校園中推動,除了可食性植物的種植外,很重要的是透過活動和社區結合,尤其是創造青銀世代的對話與相互學習,而這也是社科院推動中 UFO 計畫的重點。透過推動「校園食物森林」便希望能以校園為基地,把 USR 計畫的大學責任與 UF0 計劃的青銀共融結合近來。

5 月 11 日早上,在丘建賢經理的安排下,大家一起至永和的德和香草園參訪。香草園原本是政府徵收之後的荒廢地,然而在附近居民一木一草一磚一瓦的耕耘下,才完成目前的成果,現階段也還在充實當中。香草園總共分成三個部分,分別為東南亞植物區,以辣椒、咖哩草等為主的香料;果樹區種植多年生的作物;最後是香草區,則是種植一些季節性的花草,並布置螺旋式的花園類似食物森林的概念。

活動很榮幸邀請到當地里長致詞,里長的先生本是從事園藝,受其影響也開始種植花卉,一開始只能利用家裡的水溝邊種植,很快就枯萎了。現在有了這塊地,在大家的努力下,耕耘出來的豐碩成果實屬不易,也令人感動和珍惜!畢竟從志工阿姨叔叔們的口中得知,之前這邊是所有居民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現在真的是居民的負債變成資產了。

當天參訪也分成三組做導覽,分別是肥料組、雨撲滿組、和土壤組。肥料組的志工告訴我們如何做出天然的肥料,善用家裡冰箱還沒煮過但不需要的蔬菜纖維夾雜落葉,放進竹桶,進行好氧生廚餘堆肥法;透氣的桶子以及不接受葷食和熟食的廚餘,能夠避免蚊蟲老鼠等生物過來破壞或是散發惡臭,也不致影響居住品質。

雨撲滿組的志工則提到,如何利用物理原理過濾砂石,將屋頂流下來的雨水儲存至雨撲滿中,裡面也將課堂所學習的物理原理,運用在生活中。而土壤組所介紹的更是有學問,花園採用「樸門厚土種植法」,強調土壤的永續發展以及善用在地剩餘資源;志工先生簡單跟我們介紹土壤的分層-有普通土壤、有機質、防光層、培養土和覆蓋層,除了第一次之外,之後都是將當地所擁有的資源再利用。「土地對人的生存非常重要,跟陽光一樣,人若是缺乏土地是會死掉的!」志工先生俏皮的說。

最後由大家自由觀賞、 Q & A 和經驗分享。德和香草園派出 Eason 先生跟我們分享,他之所以參加志工團,來自女兒對於其在家裡後陽台成功種植的香料感到欽佩,於是成就感萌生的他決定加入志工行列。參加志工讓他自己也學到很多,一是公民參與,可以為自己生活的土地盡一分心力;二是永續環境,利用在地循環的方式,除了第一次要買,之後都是運用在地剩下不要的東西;三是分享時間,他們除了每兩個月會召開會議、舉辦成果展,平日也會派遣巡邏隊來園裡勘查。Eason 先生認為跟志工們一起服務一起學習,彼此經驗分享,也讓生活更加充實。

辛法春老師也感謝本校林總務長及營繕組組長的大力支持,以及社科院USR和UF0計劃團隊的協助,再加上校外丘建賢經理的陪伴引導,以及林盈樺老師的設計,終於在校園內即將有一塊師生與社區共同投入的小園區,而運用這塊園地,也將促進青銀共融,並且擴展同學們學習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