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論壇47》參訪「樂窩社區服務協會」原民方案



社科院 USR 計畫在地論壇的第 47 場,我們一改過去邀請來賓到校演講的方式,走訪位於三鶯運動中心旁的「樂窩社區服務協會」,這是一個為三峽都市原住民提供服務的在地組織,目前主要服務對象為社區中弱勢原民家庭,包括兒童及少年課後照顧、婦女培力等等;透過陪伴在都市中的原住民家庭,保留原住民既有的文化脈絡,期望找回都市原住民的自我認同,並用共同生活的方式打造都市原住民族的社區照顧模式,進而從文化傳承、族群認同中找尋都市原住民的自我定位。

從三鶯部落迫遷抗爭議題開始,「樂窩」的夥伴們便進駐隆恩國宅,嘗試透過社區工作陪伴這群在都市的原民二代及其家庭,並在 107 年正式成立「樂窩社區服務協會」。透過楊佳賢執行長的演講,也帶領我們進入三鶯都市原住民的發展脈絡中,而由太魯閣族語 Aring 老師帶領我們看見都市原民的生活樣貌與困境。在三峽的隆恩國宅中,聚集了一群來自部落的原住民,有許多原住民在此落地生根,並有了第二代、第三代的子孫,其中大多數原住民來自阿美族,其他也包括太魯閣族、泰雅族、排灣族等等,在這裡彼此也就成為一家人。

除了隆恩國宅之外,鄰近的三鶯部落、南靖部落、福爾摩沙部落也都是都市原住民部落,在都市中,因為失去名為土地的「母親」,都市原住民難以保留他們的傳統文化,更是容易在都市中迷失自我,而為了符合「漢人」的文化、行為,而漸漸失去屬於原住民的獨特性。「樂窩」因此誕生,藉由一群具有跨文化敏感度的工作者,來陪伴都市原住民家庭,不再視他們為個案,而是視他們為夥伴,是共同在都市中努力的族人,也透過各種方式,建立屬於都市原住民的文化。

「樂窩」目前進行有「都原青少年拳擊運動發展計畫」、「兒童與青少年課後陪伴計畫」、「都市原住民族文化採集計畫」,期望在組織的培力下,保留都市原住民的獨特性,協助青少年學習與了解自身文化,透過課輔班、拳擊運動的方式,從中獲得成就感並團結都市原住民。在演講中也有同學提問到原住民生育眾多、就數據來看比漢人的小孩,更容易發生遲緩或過動等等,為什麼還是不願意接受幫助?執行長佳賢與 Aring 老師分享並帶領我們反思,這些標準是誰定的,符不符合原住民的標準,會不會在原住民既有的文化中,這些並不是「有問題的」,是因為我們用漢人孩子的標準來要求原住民孩子,很多時候我們政府設計的方案、計畫,甚至建設的國宅是不是符合原住民的特質,有沒有考慮他們的文化,這些都都是需要注意。

在最後哲宇拳擊教練也帶我們參觀「樂窩」的環境,也就是「樂窩」的新家,在這裡我們看到有拳擊教室,以及課輔教室,還有位於頂樓偌大的活動空間,哲宇拳擊教練說他們期待在疫情過去後,能運用這些空間來帶領孩子們進行更有趣好玩的活動,像是過夜、烤肉等等,也會開辦各種課程如舞蹈教室,邀請鄰近的拳擊隊進行友誼拳擊賽等等,透過不同的活動,讓社區的所有人都能認識都市原住民的獨特文化,也藉由互動增進彼此了解,共同在三峽打造一個適合所有人居住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