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香卿公關談「柏拉奇樂團的在地運作經驗」



社科院 USR 計畫在地論壇的第 44 場,在 12 月 11 日(週三)下午三時,邀請到柏拉奇管弦樂團的黃香卿公關,前來分享關於該在地管弦樂團的創建歷程,以及兩年多來在三峽的運作經驗;尤其是「柏拉奇樂團」在過去兩年多來,也和社科院 USR 計畫充份合作,一起以音樂進行社會服務,也讓音樂可以成為社會工作和社區服務重要的媒介與平台。也因此在社科院 USR 計畫甫育成立的「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中,黃香卿也獲得邀請擔任理事作為社區代表,一起繼續投入以音樂服務社區的實踐。

首先,黃老師與同學們分享當初搬至北大特區的一些心境與想法。黃老師提及一開始的北大特區,是一片荒蕪、沙漠,所以最初的自己,並不這麼認同於三峽,也不覺得自己從一個年經就到台北打拼的台北人,會成為三峽人;然而,一切的轉變即從了解與認識開始,當開始接觸了長期居住於三峽-不論是老街、或是北大特區的居民們,透過購買日常所需、聊天,與居民相互認識、理解,才漸漸地對這塊土地、和土地上的人產生好奇,進而產生想了解在地的歷史與人文,並且也因為隨著孩子成長的因素,更加深了認同自己成為了三峽人的想法,更認同了三峽在地。

當認同於這塊土地時,就會期望推廣在地的好,介紹給他人。此時,剛好一群志同道合喜歡音樂的在地居民們,便有了組成「柏拉奇管弦樂團」這樣的想法;希望創造一個在地的、不論年紀,只因為喜歡音樂,想為了喜歡的事物努力的一個群體,並且留給孩子們一個在地成長、學習的機會。期間樂團也因為曾參與劉素芬老師推動的「老大人音樂節」,再慢慢和社科院USR產生一連串的合作,而社科院USR也透過扶植在地團體的方式,進而相互合作以音樂進行實踐,將大學融入社區,也讓社區認同大學。

在經營柏拉奇樂團的過程中,也不盡如夢想般的順遂。因為音樂非為生活必要所需,且社區對於藝術專業的想法,仍多以無酬表演即可,所以在管弦樂團的發展上也因此受到限制;綜合而言,困難包括有經費籌募不易、學員的招募不足、演出機會不多等,也因此樂團最近先暫時停頓下來了。但黃老師也特別提到尼采所述:人因夢想而偉大;所以如何改變大眾的想法,認同音樂的專業性,也是一個需要持續相互碰撞、重新理解的過程。

最後,曾敏傑老師亦在演講尾聲補充,因為音樂具有的獨特性,音樂可以是一種打破現今城市的框架促進大眾融合,且因柏拉奇樂團歡迎各個年齡層的成員參與,期望未來有機會可以將 USR 計畫與柏拉奇樂團繼續合作,擴大成為一個銀青共融的管弦樂團,除了促進學校與在地關係的經營,亦讓世代透過共同學習的過程,弱化世代間過去的刻板印象與衝突。

透過今天的論壇,同學們對於在地經營與社會工作跨界,也有更前瞻性的思考,如何來促進社區共融、銀青共學,都有豐富的收穫;尤其看到「柏拉奇管弦樂團」與社科院USR計畫在過去兩年多的同步發展,以及相互協力,也讓我們看到大學與社區關係的改變,也提供了一項模式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