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曾敏傑教授前瞻計畫獲教育部補助



由社會科學學院前院長曾敏傑教授所提出的計畫-「以科技鑲嵌高齡與障礙研究之前瞻人才培育計劃:邁向實踐、教學、與研究的整合」,繼於108年2月至8月,執行完成教育部前瞻計畫第零期之後,日前再獲教育部公告核定補助第一期一年380萬元補助,將結合校配合款38萬元,運用418萬元進入第一期的正式計畫執行。未來三至四年,該計畫將一邊執行,同時接受教育部按階段考核,執行成效及後續規劃若每通過階段考核,即可繼續按年接受延續性補助,逐年進入第二、三、四期階段。

教育部「人文社會與科技前瞻人才培育計畫」(University Foresight Education Project, UFO)之補助目的,在於鼓勵大學以2030年為願景,透過適當環境與機制之營造、鼓勵研教合一之跨域師資、推動共享之教師成長社群等方式,以科技前瞻議題為主軸,培養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學生體察未來趨勢變化,並以具備知識創新、融通、整合及應用之能力培育為政策目標。

這項政策自107年推動以來,已於108年就全國200餘件申請案中,通過補助86件第零期計畫,進行計畫的構想與規畫,接著再進行第一期正式計畫的徵件與審查。本次第一期的執行計畫徵件,估計有超過一百件以上來自全國各大學的申請,最終計通過13件。其中A類為前瞻人才「跨領域課群發展」計畫,每年補助上限為300萬元,最後通過7件;而社科院曾敏傑教授所提計畫係屬B類,主題為前瞻人才「跨領域學習環境與課程發展」計畫,每年補助上限為400萬元,則是通過6件,分別包括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臺北大學、東海大學、中原大學、及高雄醫學大學等六校。

曾敏傑教授所提「前瞻計畫」的規劃,主要係奠基在近兩年來執行USR計畫的基礎之上,在主題上加以聚焦和深化,包括由過去USR所服務的老年、身障、婦幼、原住民、社區等人口群,更加聚焦在「老年與身障」人口;同時計畫的執行重點,也由服務與實踐層次,提升到教學與研究,讓校內更能透過執行前瞻計畫,將學生、老師、課程、服務、研究、學群、學程、和研究中心等,促使更加關聯和結構化,一方面達到跨領域的合作,同時也將服務、教學、以及研究三個主要大學的核心向度,可以在「老年與身障」議題上更加聚焦,尤其是也引進科技元素與工具用來進行長者服務,讓科技可以和社會科學的應用有所連結。

在有關計畫的執行方面,本項計畫也整合校內跨領域的師資一起投入。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表示,未來計畫會協助劉素芬、辛法春、以及林子晴老師開發三門青銀共學實驗課程;與林道通、林伯星、張菁芬、林茂廷老師開發四項科技老人服務方案;與張恒豪、林昭吟、劉素芬老師分別開發老人與身障學分學程;同時也協助社科院台灣發展研究中心,將老人與身障列為階段性與策略性的研究重點,爭取外部非營利組織一起協力,讓台發中心可以在這兩項議題上逐漸展現成果,並且透過執行前瞻計畫讓研究中心可以逐漸啟動與成長。而在科技與社會科學結合的部分,也將借助電資學院莊東穎院長的協助,連結電資院的師資與科技知能,創發與社會科學可能的火花。

長期而言,本次前瞻計畫希望達到打破系所界線、創造跨域合作、聚焦實質議題、建置教師學群、發展學位學程、落實研究中心;並透過服務實踐、教學、研究、與前瞻計畫的整合執行,達到學科跨域化、議題特色化、學習應用化、服務在地化、關係產學化、以及資源配搭化等多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