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USR完成全學期部落說故事服務



社科院USR計畫為了服務在地原住民,一直期待在部落據點發展穩定的服務方案,一年多來透過勸募圖書、協助建置部落圖書室之後,又在2017年暑假邀請「三之三生命教育基金會」師資進行兩天培訓,再經過一次校園友善接待,針對漢翔非營利幼兒園進行服務演練,才終於正式成立了「說故事服務隊」。而這支由北大同學組成的志工團隊,並且於2017年10月開始在三峽隆恩埔文化部落的圖書室,每週為部落兒童進行一次說故事的伴讀服務,近日終於順利完成一學期的階段性服務,等待寒假之後,調整腳步再繼續出發服務部落。

這個方案的執行由賴佩妤助理主責,佩妤畢業於本校社工系,去年也已取得社工師的資格,從志工的培訓、服務的探索、以及方案的執行,著力甚深;而許育甄助理也從旁給予許多協助,社工系魏希聖老師也曾前去據點指導。一個學期下來,從一開始進入部落的摸索,到處找小朋友參加、拜會家長、接觸週邊組織等等,一直到現在漸入佳境,佩妤也有最深刻的體會。佩妤回憶說:「為了在部落建立據點進行定時定點說故事,經過層層的準備與種種困難的克服,才終於在10月14日依照計畫,順利在客家文化園區旁的隆恩埔文化部落,開展了一學期與小朋友生動活潑的說故事服務。回顧過去的準備,經過募書、培訓,演練,以及最終新書能在文化部落的整理上架,社科院USR說故事服務隊可說是做足了準備,也帶著滿腔熱血,才終於和部落兒童有了第一次面對面接觸的機會」。

起初服務時間訂於每週日上午,但來參與的小朋友人數並不如預期,為了在有限的志工人力中創造更好的服務效益,我們也徵詢了部落家長、在地單位以及社區總幹事之後,將服務時段調整至每周日的下午;果不其然,調整後每週約有十多名小朋友參加,讓來服務的北大同學們應接不暇。也因為孩子們十分活潑好動,更讓志工們忙不過來,卻也使學生藉由和兒少互動的過程中,學習覺察自己的狀態,摸索出適合自己與兒童關係建立的方法。且不論小朋友來到圖書室的動機是什麼,只要願意走進來、坐下來聽一個故事,對服務隊同學而言,就已經是很大的肯定了。

在服務推展了一個學期之後,進修部社工系三年級的陳宜嬰同學表示:「從培訓到直接服務最深刻的就是『孩子們出乎意料的活潑』,在培訓過程中我們學習如何說故事,並且用手指謠、小活動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但儘管學習過,實際服務時我卻做不到,對於孩子們單純清澈的口語以及行為,我發現自己很容易順著他們,雖然讓他們喜歡自己不是件壞事,孩子們也因此喜歡來到圖書室,這也是個美好的結果。記得一開始不能很順利的說完故事,在過程中我不斷的思考與改變做法、該如何與孩子們相處?不知道他們是否聽進我們的故事?但無論結果如何,這種陪伴的過程,對我們與孩子們都是種成長」。

鄭蓉同學則分享:「暑假初參加了說故事服務隊的培訓營,在活動中學習到手指謠、說故事時的語氣、還有怎麼跟小朋友做有獎徵答等等,記得在活動中花花老師帶給我們的感動,在心裡,我也希望自己將來能把這份感覺帶給隆恩埔的小朋友。第一次到隆恩埔圖書室,孩子們天真、善良、活潑,也都很有自己的想法,有些孩子很堅持自己只聽有巧虎的故事、有些孩子只想看英文書…,讓我這個新手說故事姐姐有點招架不住;第一次服務完以後自己不斷與同學交流,上網找一些有趣的帶活動技巧,準備萬全後,期待第二次服務的到來。這學期總共去了圖書室五次,對於自己跟小朋友都能期待每一次說故事的相遇,是一件很欣慰的事。也許我能夠做的事真的很微小,但我想孩子們願意每個禮拜天空出一個小時的時間來到圖書室,這就是他們給予我們的肯定」。

書籍、空間、人力從無到有,並經過一學期的實際服務,說故事方案已漸漸步上軌道。在執行過程中,大家也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抑或在依循部落文化脈絡後順應它、調整自我定位,這都是在直接服務中值得梳理的收獲。然而同學或許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背後其實蘊含著更多的意義,除了自我經驗積累之外,也於無形中連結了學校與在地、增進了彼此之間的認識和互動,也為大學的社會實踐增添豐富的內涵,因為部落也是三鶯在地很重要的一個社群。

架上的每一本書,都有我們勸募的努力;乾淨新穎的圖書室,也曾有過曾敏傑院長與馬祖瑞組長的參與。我們說故事的能力,是長遠學習的過程;而每一雙孩子期待的眼神,都是我們輕聲說著故事的動力。一個學期已經告一段落,期待這項方案可以成為一則說不盡、且越來越精彩的故事;讓我們整頓一下隊伍,也歡迎新的夥伴再來加入,讓北大同學們服務的熱忱繼續服務部落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