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社科院院長論壇於文化大學舉行



在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江明修院長及臺北大學社科院曾敏傑院長的倡議之下,第一屆社科院院長論壇於4月20日於政治大學首次辦理,當時聚集了北部七所公私立大學的社科院院長,一起探討社會科學發展的困境,同時規劃未來每半年一次,同時搭配公私立大學輪流辦理。依循這項共識,第二屆社科院院長論壇由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趙建民院長召集,於12月7日(週五)上午十時,假陽明山文化大學大孝館九樓舉行,參與人員包括了中國文化大學趙建民院長及社科院內各系所主管與代表,而出席的校外代表則有元智大學丘昌泰院長、東海大學陳文典院長、政大江明修院長、銘傳大學紀俊臣院長、以及臺北大學曾敏傑院長等人,大家一起探討高等教育的挑戰以及院實體化的經驗分享。

在開幕致詞中,由趙建民院長就他對高等教育未來面臨的挑戰進行簡報,尤其是著重在少子化以及科技化的影響,這些環境因素對於高教影響極大,同時也就文化大學社科院各系運作、招生、特色、面臨的可能困難,提出精闢的分析。簡報之後,即輪流由各校社科院院長發言分享各校作法,涉及的議題十分廣泛,包括有產學合作、招生、國際化、在地化、社區化、學用合一、資源開發、校際結盟、院實體化、大學社會責任、學分學程等議題。大家分享各校作法,互相學習,同時也一起思考社會科學如何對於政策和社會有更大的影響力和貢獻。

曾敏傑院長表示,不分公私立大學,各校的社科院各有特色,例如台大與政大社科院的規模都很大,如果將臺北大學的社科院與公共事務學院加起來,規模也與政大社科院相當,因此臺北大學社科院含四系所、一研究中心的規模,是屬於相對較小的;而另外一類,則是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內部涵蓋文學院與社科院,因此異質性較大,包括東吳大學與元智大學都屬於此類。

這次論壇透過各校參與分享,彼此收穫也極大。例如文化大學在社區推廣教育以及招生上便十分具有競爭力,社科院有五系一所,是校內第二大的學院;政治大學的國際化也已看到顯著的成果,甚至正在發展英文社會科學學士學位學程,將招收國內外以英語作為授課的學生;而元智大學為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雖然內部科系異質性高,但卻能藉由博士學位學程,整合藝術、人文、與政策管理等課程,形成符合社會需求的新特色;而東海大學的在地化著力極深,社工領域也極有歷史和口碑,加上聚焦在地高中的連結,因此不論是方案或是招生,也因而成效不錯;銘傳大學則是在國際招生、註冊率、以及產學合作上用力極深,學生國際競賽也都表現十分優異;而臺北大學社科院目前的運作重點,即是藉助申請外部經費,用來發展社科院的實體化,也透過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來整合院內師生及課程,促進大學與社區的緊密發展。

會中討論的主題涉及政策、學校、院、以及系所的層次,但大家也有感於社會科學對於社會的影響力逐年降低,期待大家多合作交流,並且慢慢凝聚共識,以便未來社科院的跨校平台可以建立,並且一起就政策與社會問題集體發聲,讓社會科學的價值能夠真正落實到政策和實務問題的解決,也因此當日即開始建立跨校社會科學的網路群組,繼續不分學校,持續連結、交流、與討論,並且逐年推動以擴大社會科學的影響力。會議結束前,大家也決議第三屆的社科院院長論壇,將由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曾敏傑院長來召集辦理,而第四屆則由銘傳大學紀俊臣院長接續推動。

當日會議選在展望良好的大孝館九樓,遠望大屯群峰,近看紗帽山與陽明山,在雨絲中驚見跨越文大校園上空的完整彩虹,見證了網路上票選全華語地區第九名最漂亮的大學校園,也是全台灣美麗校園的第一名–中國文化大學。票選的評語是「浪漫和神祕」,今日大家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明年的論壇,大家就從陽明山改到三峽鳶山下的國立臺北大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