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三鶯兒童劇》要開演囉~



自1997年臺北大學特定區設立以來,北大特區周邊人口快速成長,以新北市三峽區公所網站最新人口數據顯示,2007年底三峽總人口僅有95,024人,在2017年底已穩定成長至114,926人。而若聚焦在「北大特區」為焦點,2018年3月原來老街區的三峽里已經是人口最少的一里,目前只有320人設籍,而山區的金圳里、插角里、有木里人口也日漸減少,都在千人以下;但反觀「北大特區」所在的龍恩里、龍埔里、與龍學里,人口數則分別高達7,040、9,986、以及16,083人,顯示「北大特區」人口增長的獨特性。

而目前北大特區中人口結構也有兩極化的現象,例如兒童人口與老年人口便是,兒童人口占北大特區的22%,而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了約11.3%。這些新移入的居民與原本三峽,鶯歌老街區的人口組成背景極有不同,特別是在全臺生育大幅下降的情況,北大特區兒童人口不減反增,甚至轄內新增三個國小也都還無法完全容納北大特區的兒童數量,使得兒童需要越區到其他國小就讀。

本學期開始,社科院的USR計畫結合了通識中心,加上林子晴老師提供的專業造詣與社會關係,讓臺北大學的校園比以前更加音樂,也更加充滿藝術氛圍。十月八日,USR計畫與通識中心合辦了「國慶日暨通識月開幕音樂會」-《聆聽畫家張金發的臺灣人文風景》,由小提琴家張雅晴,以及鋼琴家王文娟擔任演奏;11月22日再度合辦了「感恩節及新琴啟用音樂會」,邀請兩位國際級的音樂情侶–魏樂富(Rolf-Peter Wille)與葉綠娜教授四手聯彈,為北大校園帶來首次國家級般的音樂演出。

這次為了促進三峽新舊社區之間的相互了解,使三峽老街及北大特區的居民們,甚至臺北大學的學生們,也能夠認識在的地歷史文化,做為未來發展臺北大學城的文化基石,本校社科院USR計畫與通識中心特別推出《戲說三鶯兒童劇》,希望藉由社區劇場形式,結合通識中心的課程由同學擔綱演出,也展示這項創新教學的成果

《戲說三鶯兒童劇》由臺北海鷗劇團團長宋厚寬導演,以及通識中心林子晴老師共同指導。宋導演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碩士、戲劇學士,編導作品跨足現代劇場與傳統戲曲,曾2度獲得台新藝術獎提名,其原創舞台劇作《早安主婦》曾獲新北市文學獎首獎。在教學方面,宋導演同時也是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學分班、國立戲曲學院在職專班、以及世新大學的老師。此兒童劇涵蓋4個與三鶯地區相關的主題,包括〈三角湧的那條河〉、〈李梅樹與祖師廟〉、〈三鶯部落在哪裡?〉、〈北大特區來了〉。

演出將由臺北大學修習藝術欣賞自主學習通識課程的學生,以分組的形式進行三鶯地區的田野踏查,並從資料中深究三鶯地區的人、事、物等背景脈絡,以社區劇場的形式呈現在地故事,希望能陪伴小朋友一起成長,激發愛鄉愛土的情感。希望社區居民全家大小一起來看戲!

《戲說三鶯兒童劇》

時間:107年12月8日(週六)15:00-16:00

地點:國立臺北大學 商學院國際會議廳

導演:宋厚寬、林子晴老師

演出:北大藝術欣賞自主學習通識課程同學

主辦單位:社科院USR計畫、通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