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USR於隆恩埔部落開展說故事服務



社科院USR計畫為了推動在地部落服務,朝向建立據點進行定時定點說故事,經過層層的準備與種種困難的克服,終於在10月14日(週日)依照計畫,順利在客家文化園區旁的隆恩埔文化部落,與小朋友進行了一場生動活潑的說故事服務。回顧過去的準備,經過上學期完成童書募集、三之三基金會兩天的密集培訓,再到這學期邀請漢翔非營利幼兒園兒童進入本校,合作進行服務前的演練,以及最終新書在文化部落的整理上架,社科院USR說故事服務隊可說是做足了準備,帶著滿腔熱血終於和部落兒童開始第一次面對面的接觸。

本週打頭陣的是進修部社工系三年級的陳宜嬰同學,或許是先前受到漢翔幼兒園吳芊儀老師的建議及提點,宜嬰同學一早便以一身童趣奪目的造型登場,並且反覆練習,用心程度足以見得。雖然感受得到第一次扮演說書人的緊張,但只要真心投入服務,不論精彩與否,想必已經在小朋友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長此以往,一定可以吸引更多兒童前來參加,讓北大學生對於在地部落有更積極的貢獻。

服務正式開始前,USR計畫的佩妤和育甄助理們,也到大樓外捕捉小朋友的身影,甚至利用了社區廣播,邀請大家一起來聽故事、拿獎品,也因緣際會的拜會了先前就已在文化部落提供課輔服務的恩加貧困家庭協會,諮詢前輩們指導更有效能的部落服務和經驗。

待六、七位小朋友坐定後,故事隨即展開,宜嬰先是利用豐富的聲音表情,講述了《我的朋友好好吃》,也帶著小朋友認識和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並傳達自制力的重要。即便第二本《爺爺奶奶的彩色回憶》畫風及背後的祖孫情寓意較為成熟,加上孩子們聽完第一本書後也有些躁動,但宜嬰還是藉由在故事中穿插許多簡單的問題,慢慢再將小朋友的注意力拉回書中,也讓孩子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得到一點成就感,增加繼續聽下去的動力。

故事就像孩子與世界溝通的橋樑,擬人化的角色形象和劇情本身的設計,都是一段段生活的縮影,幫助孩子從看似虛擬的劇情連結到現實生活,而我們也陪著孩子一起體驗、思考、創造更多想像空間,也感知閱讀的意義。對於USR服務隊的同學而言,這項服務更是一項新鮮的體驗,也是經驗累積的開始;經過培訓中吸收專業的指導、消化後付諸行動,並從中摸索出一套最佳的服務模式,更找到成就感,進而產生雙向的良性互動,社科院社會實踐計畫扮演了重要的媒介平台,讓同學成長自我、讓小孩在故事中發揮想像、也讓大學善盡在地的社會責任。

就像先前同學說的:「只要有一個小朋友在聽,就有動力繼續說下去。」我們準備好開始說故事了,小朋友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