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日暨通識月開幕音樂會」敲鑼



「國慶日暨通識月開幕音樂會」敲鑼

為了迎接國慶以及推廣本校音樂教育,通識教育中心與社科院USR計畫經過多次籌畫,將於國慶日前夕,於十月八日(週一)上午10:10-12:00,假本校公共事務學院119演講廳,辦理「國慶日暨通識月開幕音樂會」-《聆聽畫家張金發的臺灣人文風景》,一方面慶祝國慶,同時也為本校一年一度的通識月拉起序幕。這次活動更特別的是,為了善盡大學的在地社會責任,也將邀請位於三峽白雞的臺北榮民之家約30位榮民伯伯,一起來聆聽音樂、歡度國慶,也歡迎本校師生屆時踴躍參加。

本場音樂會將邀請張金發之女-小提琴家張雅晴,以及鋼琴家王文娟擔任演奏。曲目涵蓋臺灣閩南、客家、原住民古謠曲調,並且由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黃輔棠教授、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學系劉聖賢老師、及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蔡淩蕙主任,以「家」的概念來描繪臺灣的人文風景,活動精彩可期。

黃輔棠教授的《雨夜花主題變奏曲》是以鄧雨賢創作之台灣民謠《雨夜花》為主題所譜寫,《雨夜花》曲中的無奈、哀怨的歌詞、及優美的旋律,是日治時期臺灣人民共同的心聲。而《阿嬤吟詩》為二樂章的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其創作主題動機為張雅晴從阿嬤遺物中發現生前吟唱《楓橋夜泊》、《霜月》及《梅》三首古調錄音,隨後委託給劉聖賢老師譜寫而成,樂曲中蘊含滿滿對阿嬤的思念。而最後一首《海翁繪》,是將「下港畫家」張金發的畫作入樂;全曲共13段,36幅臺灣各族群生活樣貌的畫作,曲調涵蓋河洛、客家、排灣及阿美族等音樂元素。張金發早年揹著畫架到山裡和海邊,紀錄了臺灣各地的風土民情,其畫作經常被形容為『聽得到聲音的畫』。而張雅晴因著對父親的思念,也追隨父親的足跡深入臺灣採集各地部落曲調,並委託蔡淩蕙老師進行創作,期許共同為臺灣留下土地的豐富聲音。

本場音樂會演出形式結合張金發的畫作製成視覺影像,並由張雅晴老師現場樂曲解說,希望將作品中對土地關懷及濃厚的情感分享給北大師生,同時,也向在臺灣土地努力工作的每一個人致敬,尤其是在國慶日前夕,更歡迎退伍高齡的榮民前來本校聆聽台灣豐富的歌謠。

本次音樂會對於北大師生也別具意義,因為過去校內音樂展演場地受限,容易影響演出品質,如今本校新購得的百萬鋼琴,在社科院曾敏傑院長、通識中心葉大綱主任、與林子晴老師努力之下,已由總務處協助安置在公院119演講廳,因此當日也將是百萬鋼琴「入厝」的好日子,歡迎大家一起來現場感受一場與過去截然不同的音樂體驗。

演出者介紹 小提琴/張雅晴 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後前往美國新英格蘭音樂院(New England Conservatory of Music)攻讀碩士,隨後獲全額獎學金至馬里蘭大學攻讀博士。曾師事游文良、蘇正途、蘇顯達、Michele Auclair、Gerald Fischbach教授,獲國內外無數獎項,返國任教後於研究、演奏、教學等領域皆相當活躍。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屏東大學音樂系,及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助理教授。

鋼琴/王文娟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博士班,曾師事魏樂富、蔡佳憓、Mikhail Kollontay、Marina Drozdowa、吳瑩珊等教授。曾多次於國內外比賽中獲獎及演出,並擔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駐校藝術家,是國內相當活躍的鋼琴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