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R學生觀點「走讀鄉土 研提方案」社工碩一 黃勤鐘



USR學生觀點「走讀鄉土 研提方案」 社工碩一黃勤鐘

歷經了一整個學期的課程,當課程內容不再限於教科書上的文字、理論,取而代之的是實際參訪地方,了解他們在過去為三峽這塊土地,深耕努力的成果、其中所遭遇的困難及執行的艱辛;這些參訪帶給身為學生的我,有很不一樣的內心感受。像透過這些參訪,我認識了三峽這塊土地的故事,在還沒有上課之前,三峽對我而言只是一個上學的地方,然而在拜訪三峽老街文史工作者林炯任老師之後,在他精彩地解說三峽老街的歷史發展,過去漢人如何在這裡求生存,與當地原住民的對峙與互動,以及當時經濟產業的發展與染料技術等,讓我對三峽有了認識,進而對這塊土地多了一份情感。

此外也參訪了春暉啟能中心,了解到他們過去為身障人士的奉獻過程,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為了尋求一塊土地建造機構,其中歷經的千辛萬苦,包括處理土地持有的問題、環境評估的問題、地目變更的問題等等過程,體會到即使是為善於社會,相關環境配套措施還是讓行善事業運作艱困,令人倍感無奈。而聖母領報天主堂課輔班毛淑媛老師來校演講,描述三峽地區弱勢孩童的處境,因地域環境的隔閡及資源不足,使得孩童的生活太過經驗單一,像是她帶這些孩子來到台北逛逛百貨公司,搭乘手扶梯、捷運等等,這些對都市人來說很一般的生活經驗,對於他們來說卻都是很新奇的體驗。面對這樣的情況,令人擔心的是這些孩童缺乏多樣性的生活經驗,容易造成對於未來缺乏想像,導致他們在未來發展的機會因此受限或被剝奪。

經過這些參訪使得我們對於這塊土地更加熟悉,同時也加強了我們跟土地之間連結,這學期最重要的收穫在於必須發想相關計畫與方案,協助在地社區、創造大學與在地的連結,善盡大學責任。因此我結合了自身的專長,在了解這些弱勢孩童的處境之後,希望利用認識音樂、體驗樂器的課程,讓三鶯樹地區的弱勢孩童,可以接觸不同的生活經驗,達到保障弱勢孩童多元發展的機會,使他們對未來人生多一項不同選擇的想像。

這學期「非營利組織」的課程,讓我認識了何謂「大學在地實踐社會責任計劃」(USR),而為了實踐所謂的大學責任、在地連結、社會實踐及關懷弱勢之下,我們走訪了許多地方,積極找尋臺北大學能夠著力協助在地的領域,透過認識、建立關係,使得往後有更多合作的可能與資源連結,目標期待育成USR的NPO組織,使得未來可以更有組織性、系統性、永續性地推動相關計畫,以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透過這些行動,我們不再只是在教室、在教科書上紙上談兵,隨著教授實際走訪了許多三峽地區在地的熱心人士、仕紳、單位與機關,了解他們在過去為三峽這塊土地深耕努力的成果,其中有許多感動,當然也有許多無奈,然而實際發想計畫協助三峽,又不禁讓人期待,若真的實際執行後,又會帶來多少火花,也期盼自己能為這塊土地留下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