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論壇(21)一拳社工--陳哲宇談「拳擊與社會工作」



在地論壇(21)一拳社工–陳哲宇談「拳擊與社會工作」

繼5月23日邀請台北陶笛藝術發展協會的理事長,也是「巧樂團」的陳若儀團長來談「音樂與志工服務」之後,在社工系魏希聖主任的安排之下,我們也想了解能否透過「運動」用來進行社會工作。而有關這項問題的在地經驗,最適合來分享的人,莫過於在隆恩埔文化部落早已運用「拳擊」來進行青少年服務的陳哲宇社工了。

你對「拳擊」的印象是什麼呢?是鬥狠?是發洩嗎?其實對於台灣兒童少年希望協會而言,它不僅僅只是一項熱血的運動,更是緊密連結在地「都市原民青少年」一項特別的「社會工作方法」。本次在地論壇就邀請到兒少希望協會的陳哲宇社工,偕同楊佳賢督導以及社工員王議葶蒞校,分享他們如何結合「體育」與「社會工作」,用來進行在地原住民青少年的服務,甚至作為提升自我信心,以及凝聚團體認同的方案。

台灣兒少希望協會原為在鶯歌深耕多年的社團,自民國94年「社團法人臺北縣鶯歌鎮青少年教育關懷協會」成立之後,針對在地青少年及兒童提供各項輔導諮詢工作,期間累計服務的案童已超過百名,也獲得受助家庭的認同與鼓勵。為求更完備的服務,於民國99年籌組全國性組織–社團法人台灣兒童少年希望協會,並且陸續推動「三峽隆恩工作站」、「樹林關懷站」的成立,近年更是逐步成軍「峽美拳擊隊」,同時服務對象及形式也日趨多元,並且展現與其他組織相異的特色。

本次主講者陳哲宇社工即是峽美拳擊隊的主責社工兼教練,陳社工用一支與北大社工系學生合作拍攝的成果短片,拉起本場論壇的帷幕,片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被採訪的拳擊隊少年先是語帶戲謔的說:「拳擊很無聊啊!」,接著又面帶笑容地以:「但因為大家都在這裡嘛」做歡樂的結尾。而社區居民也從原先不看好,到後來孩子們在全國原住民拳擊錦標賽中奪牌之後,終於給予肯定,也形成一種團體的意識,讓孩子在這裡獲得同儕的支持,也獲得對於在地的認同。這些努力的過程,以及透過團隊合作所得到的收穫與反饋,更是長期在學校學習上受挫的原民青少年,累積點滴自我信心的源頭活水,更是這群在都市生活的原住民少年來說,十分難能可貴的真實故事。

陳哲宇社工也從自身成長的經驗開始分享,本身即是泰雅族的他,從學齡期自原鄉搬至都市後,便因為文化上的衝突,開始感受到許多來自師長、同儕的不友善對待,也讓他開始自我懷疑:族群背景是否真的決定了一切?在反覆的內在對話之後,他選擇以他喜愛、也擅長的方式來證明自己,那就是–拳擊。他說:「順著主流隱藏自己,等於沒有自己」,於是他踏出了一條專屬於自己的道路,並在路途中收穫大小獎項,覓得自我的同時,也開啟了人生嶄新的篇章。而他走過的羊腸小道,就這樣開展成為引導隆恩埔原民青少年的一條大道,容納更多的人繼續結伴走入。

目前峽美拳擊隊共有六名青少年接受培力訓練,其中兩名為受培教練。陳社工表示,拳擊雖是個人項目,但訓練卻是團體項目,希望不僅只是技術的傳授,更希望這些少年將過程中經驗到的協力、甚至使命感,能夠傳承給更多在地的都原少年;因為這不是一個只拚「成績」的隊伍,更是這些少年們的團體歸屬,是能帶給他們能量和溫暖的「家」。而這個家庭目前正持續在延展當中,兒少希望協會也表示將帶著這些成員們,合力打造專屬於他們的拳擊訓練場,秉持著不輕言放棄的精神,持續透過各種方式充權在地青少年,希望能使這個家更加壯大凝結,也歡迎各界一同關心與協助。

在分享的尾聲,主持人社工系魏希聖主任也邀請休運系洪維勵主任,以及陳建榮老師一同交流,討論體育活動如何結合社會工作的經驗與想法,期待不只在隆恩埔部落,也希望北大也能夠善用運動,為在地社會實踐揮出強而有力的一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