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社科院推動「USR大學城系列節慶」



北大社科院推動「USR大學城系列節慶」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執行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經過試辦期八個月的推動之後,已於2018年3月底執行完畢,同時計畫的架構也日益完整明朗,主要服務對象可分成特殊弱勢群體,以及一般社區民眾兩類。前者著重開發在地身障、老年、婦幼、以及原住民的服務據點與方案,而後者則是以三峽「北大特區」的社區民眾為對象,並且推動帶狀性的「大學城系列節慶」,透過循環性的節慶活動辦理,運用北大校園內豐富的展演場地,舉辦多元化的活動內容,並透過邀請社區民眾進入校園同樂,以便逐漸將「北大」與「北大特區」融合成國內嶄新的「大學城」生活典範。

社科院曾敏傑院長指出,國內的大學幾乎以座落在都會區為主,在廣大的都市空間當中,單一大學很難成為多數都市居民生活的重心,同時其他如東華、暨南、中正等大學,又處於人口疏落的鄉間,缺乏緊鄰的周邊城鎮養分,生活需求也需仰賴校內自我滿足。反觀臺北大學遷至三峽已近二十年,而以全新都市造鎮所形成的「北大特區」,生活條件日益成熟,公共建設日新月異,更是引來大量的進住人口,包括經濟條件良好的退休長者,以及高教育程度的年輕家庭等。

根據新北市民政局今年四月最新的人口統計,「北大特區」所屬四個里,包括龍學里、龍恩里、南園里、柑園里,合計人口數為48,469人,較2011年32,298人,成長幅度多達五成。也因此,「北大」與「北大特區」結合的共同生活圈,將是國內最具雛型的大學城;而對於大學城的內涵與落實,也一直是臺北大學在高教「深耕計畫」中想要追求的願景,只是尚待逐漸聚焦以及具體推動。如今在北大校方所勾勒出的「大學城」發展方向之下,社科院USR計畫已開始探索可能的策略與作法,目前則是研擬透過推動「大學城系列節慶」,以加速「北大」與「北大特區」之間的互動與融合。在不影響教學與研究的前提下,現階段希望藉由邀請居民進入校園參與系列活動為策略,下一階段並逐漸推動師生走出校園、進入社區,透過服務與外展,增進在地居民認識北大,並且提升北大對於在地的貢獻與參與。預計透過「居民走進」以及「師生走出」,讓「北大大學城」更加落實。

以美國多數的大學城(College Town)為例,大學學生人數超越小鎮居民甚多,同時居民的就業與生活,也極端依賴大學與學生的消費,因此居民與學校、學生之間關係極為緊密,彼此凝聚力強、認同度高、同時生活交錯,打成一片;每到球季比賽(美式足球或是籃球等),便是小鎮居民與學生共同吶喊加油,一起對抗來訪客隊的團結時刻。大學城也普遍治安良好,居民也多屬畢業校友,居民更以大學為榮,而大學也對於在地有重要的影響力和參與,甚至大學也以協助在地社區事務作為常態性工作,而設置有「社區外展辦公室」(Office of Outreach)等,以推動大學師生以及校內資源用來投入社區服務,一方面增進校譽,二來也實質貢獻在地社區。

以目前「北大」與「北大特區」的生活關聯程度,離美國「大學城」的模式其實仍有一段距離,例如客觀上而言,「北大三峽校區」學生規模僅有七千餘人,遠較「北大特區」居民為少,這樣的比率,形式上並不符合「大學城」的特徵。尤其是一牆之隔,師生與居民彼此也缺乏關聯與互動,居民進入校園也只是如同進入公園的路人甲,而學生也只是在「北大特區」生活,並未對於三鶯在地有特別的情感認同與社區貢獻,這都是現狀,也都是未來「北大大學城」想要突破之處。

儘管如此,目前北大社科院USR計畫卻與美國大學中「社區外展辦公室」的功能極為接近,只是因為體認公務機關與大學體制缺乏執行「服務」的配套設計,因此社科院捨棄推動校內建置單位的構想,而是在研擬USR計畫之時,即以長期成立「社團法人北大社會實踐協會」為終極目標,期望以民間NPO的組織屬性,來作為大學與在地的介面與橋樑,並維持校內進行社會實踐的熱情與能量。

為嘗試推動大學城的理想,並促進北大與社區的融合,社科院USR經過半年來的探索,目前的「大學城系列節慶」已經成形,準備透過循環性的節慶活動辦理,來促進「北大」師生與「北大特區」居民的融合互動。這個節慶系列的第一棒,就是2017年12月辦理的「北大玩具節」,而第二棒則是今年3月辦理的「北大童話節」,這兩項活動都有五百位以上的居民熱烈參與,也印證了「北大特區」居民對於「北大」的認同與服務需求,同時顯示「北大」也充分理解了「北大特區」居民的特性,因為這兩項活動都是透過吸引兒童參與,再去連結在地的家長與家庭。

為推動形成全年的USR帶狀節慶,並且擴及兒童以外的社區民眾,日前第三棒則以社區長者為對象,社科院USR已於5月26日(週六)下午四時至六時,於行政大樓前廣場圓滿辦理了「老大人,音樂節」,以提供高齡長者與照顧者休閒和社會參與的機會,內容包括有音樂表演、義務按摩、福利諮詢、以及下午茶等。當日活動也吸引了41組長者家庭參加,最高齡長者為103歲,而且參與人數也超過三百名,未來也將規劃成立長者與照顧者支持團體。

第四棒則是規畫於7月8日(週日)下午四時,邀請「巧樂團」演出「北大魔幻音樂節–宮崎駿篇」,將在炎炎夏日的傍晚,在具空調的圖書館B1多功能教室中舉行,讓宮崎駿的兒童音樂搭配幻術表演,讓親子度過愉快的仲夏傍晚。而11月則是第五棒,將邀請新北市玩具銀行一起辦理第二屆的「北大玩具節」,這也是去年社區居民參與熱烈的活動。同時12月則是第六棒,正與本校管樂團討論合辦「北大管樂節」,將半年來管樂團的成果分享給在地居民,同時也宣告北大USR大學城系列節慶屆滿週年。

透過服務高齡長者、學齡兒童、與社區居民,所形成全年循環的帶狀節慶活動,我們預期將可促進北大與社區更加融合,同時若能年復一年,並且在未來內化成為「北大社會實踐協會」的常態性會務,則北大社科院以USR展開的社會實踐,也將可以在地永續發展。而最終,我們也期待社區可以因為認同和參與系列節慶活動,再開發社區資源轉而回饋支持北大USR計畫,如此走進走出、良性循環、年復一年,我們真的可以讓「北大大學城」的生活典範慢慢建立。

「北大」+「北大特區」=「北大大學城」;這個公式,需要北大與在地居民共同努力。如今社科院USR已經展開行動,而未來社區居民如何共襄盛舉,也將會是「大學城」的關鍵一環。我們就擺渡「大學城系列節慶」,來搭起「北大」和「北大特區」之間雙向的交流;讓大家的小孩和北大一起成長,也讓大家的長輩和北大一起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