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R論壇(15)—中園天主堂毛淑媛老師談「為弱小兄弟盡一份心力」



USR論壇(15)—中園天主堂毛淑媛老師談「為弱小兄弟盡一份心力」

社科院USR在地論壇主要在了解在地組織,以及吸收在地服務的相關經驗,以便作為社科院規劃以及執行USR計畫之用。四月25日(週三)下午三時,在社科院二樓階梯教室,則是邀請三峽聖母領報天主堂課輔班的毛淑媛老師,來校談「為弱小兄弟盡一份心力」。毛老師以她14年來在天主堂服務弱勢的經驗,為我們介紹了聖母領報天主堂的服務內容、課輔班的運作、社工系志工隊的協助、以及在地弱勢的樣態,讓我們充分認識宗教團體長期的在地耕耘,以及崇高聖潔的信仰,尤其是見證法籍雷嘉理神父「人生,是為愛而來」的終身實踐,令人欽佩。

根據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的網站資料顯示:「三峽教堂於1970年開教,首任司鐸為黃聖光神父。…1986年8月4日,賈總主教任命法籍雷嘉理神父接任三峽本堂。雷神父1951年出生於法國,1981年晉鐸,為若望使徒兄弟會會士,1983年來台,於輔大國語中心學習國語,並在法文系任教。…目前登記教友約300多位,代表台灣多種族與文化。除了本省的閩南、客家及來自不同省份的漢族教友外,也有為數不少的原住民教友,其中以阿美族佔多數。主日彌撒時,聖歌有漢語、阿美語,偶爾一首法語…」。從這樣的教堂簡述中,在傳統以老街、祖師廟為印象的三峽之外,我們腦海也已經浮現出截然不同的想像了。

毛淑媛老師原來在台北市開設幼兒園,目前白天仍是與家人在三峽經營幼兒園,但在雷嘉理神父的鼓勵之下,晚上則是義務投入天主堂的課輔班,秉持教義「為弱小兄弟盡一份心力」。而課輔班協助的對象便是最弱小的兄弟,包括了低收入戶、隔代教養、新移民、後段班、以及其他弱勢的學生等,最多時曾經高達三十人,目前合計則有13人,年級分別介於小學與高三之間。「課輔班剛來的小孩多是不喜歡讀書的,而不讀書的背後,總有不喜歡讀書的故事」,毛老師信手拈來的故事,又讓我們再次看到社會弱勢的多樣性。

「課輔班這些學生,如果沒有北大的大學生(指社工系志工隊),真的沒有色彩!」毛淑媛老師真心的感謝社工系志工隊,因為一週兩個晚上在天主堂的課業輔導,對於同學幫助很大;大學生除了扮演陪伴的角色,也對學生的課業和生涯帶來影響,例如有一位後段班的學生,一直都跟社工系服務的大哥哥保持聯絡,也一直得到鼓勵,後來竟也考上了台大;這都是真實的案例,也顯示日積月累的長期服務,真的發揮了助人一生的效益。

另外,有時下雨天,等不到孩子來課輔,但是大哥哥們卻已經到齊了,這種景象也實在令人感動;毛老師更用讚許的口吻說:「尤其特別的是,北大社工系這些學生從來沒有拿錢、也從來沒有要過時數耶!」。正如雷神父常說的「最大的愛,是做最小的事」、「無償的愛,才是真愛」,宗教的無私情懷與實踐,在三峽也存有一章,沒有親自參與在地實踐,我們也忘記翻閱。

社科院曾敏傑院長表示,這半年來推動在地實踐的過程中,開始有機會接觸在地機構,這也是第二次親自聽到機構對於社工系志工隊的高度肯定,而且是不分宗教,都有同樣的讚美與感謝,包括了佛教懷仁基金會中道淨苑,以及今天的中園天主堂。一方面令人感覺與有榮焉,二方面也見證學生自發實踐的可貴與重要,更啟人思考如何結合學生社群的力量,共同協力投入在地社會實踐。

聖經上耶穌曾經說過: 「凡對我最弱小的一個兄弟所做的,就是對我所做的」。因此,中園天主堂除了課輔班之外,也關懷其他的弱小兄弟,包括了忠義山莊的高齡退伍老兵、身心障礙者、外配、外勞、以及原住民等。過去我們總是在報章雜誌中,看到許多有關外籍傳教士在台灣的感人奉獻,今天經由毛淑媛老師的介紹,我們也才驚覺三峽也存在像雷嘉理神父這樣的人物,已經奉獻三十幾年的青春在這塊土地之上,持續「為弱小兄弟盡一份心力」。

演講之後,不禁令人急切的想認識在地的這位法籍雷神父,聽聽他三十幾年的在地實踐,以及聽聽他同樣在傳福音三位兄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