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USR學生觀點--「課程與實務相互印證」社工碩二 王世媗



社科院USR學生觀點–「課程與實務相互印證」 社工碩二王世媗

歷經一學期「社會倡導與充權專題」的課程,再與之前曾有的工作經歷相互參酌後,個人有下列的心得:

實務工作:因為在NPO組織已工作超過10年了,對於倡導議題上其實沒有太多的經驗,雖然正式從事社工工作已有近10年的經驗,但對於倡導的想法就是–倡導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曾經在某次募款有關的在職訓練中,醫改會的伙伴分享倡導工作往往不可愛(兒童)、不可憐(老人、貧窮、身障…),因此要募款就必需有明確的主張,以及與大眾利益相謀合,才能吸引多數人的目光,進而支持醫改的主張。所以對於倡導,個人認為需要顯明而有力的論述,對於質疑也要有清淅的思路去主張或辯明,因此倡導要有明確的主體,所有的行動不離主體性的主張。就課程上老師分享到社會實踐的本質,學生認為還是要讓大家對於社會實踐的本體有所認識,才能在個別的社會在地實踐上,能夠延伸發展各自的目標或主題。

網絡連結:隨著課程進行認識在地單位網絡,並討論未來的合作與連結,這是個人覺得在課程上有利的收獲,因為從一個機構組織在經營的策略上,都需要與在地的不同單位合作,因為合作亦有可能發展成不同的服務方案,只要不偏離機構組織的成立宗旨,皆可以有長遠的發展可能,亦是組織後續發展的經營之道。

個人知能:對於課程剛開始時,老師不評論每個人的意見,亦請每個人發想在地服務的可能性,這樣的操作方式對於我個人來說,著實是一項大挑戰。因為長期的訓練都是以目標為導向的工作策略,因此對於我個人來說,確認了工作的目標後,我們就會極積的去從這個面向上延伸發展;然而在學期中,老師不斷地告知大家,其實可以有不一樣的發展計劃時,對於我個人來說,好像收不到確認的訊息,因此有難以推動工作的感覺。幸好經過多次討論後,發現老師不希望同學們把計畫侷限在單一層面討論的苦心,在這樣的歷程中,也讓自己在討論的層次上有所成長。

展望未來:有關北大的在地社會實踐上,當然希望透過學校的社會實踐計畫,讓北大的師生經由計劃獲得各自寶貴的經驗,尤其是本校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專業知識的學習,經由社會實踐方案也可以獲得實務操作的經驗,積累工作的技能和網絡合作的習慣,創造個人不可預計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