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社科院USR學生觀點--「廣泛接觸、思考實踐」社工碩二 方雅薏



社科院USR學生觀點–「廣泛接觸、思考實踐」 社工碩二 方雅薏

經歷一學期的課程,從倡導到充權、到社會實踐,前所未有的教學模式,對學生而言,收穫的來源不再僅是教室,而是走出校園,跟非營利組織、政府部門、機構、據點等等的互動;這些收穫與經驗無可取代,畢竟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多從文獻引導學生學習。而這門課程因為教育部的USR計畫,讓我們走出校園,甚至從宏觀的角度看待實踐的可能、將自己的視野推高,也將視野放在第一線,思考假如是我,我能做甚麼?

我來自鄉下,我也非科班出身,很多的議題對我而言很新,但卻似曾相似。參訪了這麼多的單位,其中跟弱勢者相關的,包括有原住民、身障者、婦幼等,我們去了隆恩埔、拜訪過桃園女子監獄、更去拜會了三峽的身障機構(懷仁與春暉),這些過程有過感動,有過無奈,當然依然有所期待。

因為課程而跟這些團體接觸,也了解到因材施教,遇到的服務對象不同,勢必得改變工作模式,誠如隆恩埔社工督導所言,「我是很漢、很漢的漢人,他們很原,我只能改變自己」;我們去了桃園女子監獄,真如新聞所言的人滿為患,也看到監獄裡的那一點點溫馨,攜子入監服刑原來有點鼻酸,有點心疼,但卻看到嚴肅的矯正機構還是有點人情味,卻也因為參訪,了解到除了在主流社會的孩子,更有些被排除在服務體制外的孩子,他們也需要被關懷與照顧、甚至提供給服務,也唯有透過專業的介入,才能讓這群案主接受到適當的服務。

身障機構更是不用說了,個人曾經在身障機構任職保育員,日常生活都跟身障者十分密切的互動,尤其精神障礙者更是需要服務的介入,有感於機構的ISP總是為了評鑑而寫,對於服務對象的幫助卻是少之又少;與其一堆的書面資料,不如提供陪伴服務、引導、甚至給予機會與社區融合,我想這樣對身障者本身的服務,才有存在的意義與價值。這群折翼天使真的比起很多的服務對象,更需要資源,即便世人眼光下成本效益並不符合,但基於服務的初衷,肯定值得去做。

分享了簡單的參訪經驗,其實更希望了解後續機構與USR計畫的未來,倘真合作,究竟創造多少火花?目前玩具銀行讓我們看到了火花與感動,但其他的計畫,我們似乎了解得很少。又每每參訪完之後,只能看看新聞稿,如果能夠有機會再一起討論參訪心得,相信老師能給我們的靈感會更多,每個學生的生命經驗都不同,也一定能回饋給老師,為USR計畫注入靈感。

能夠走出校園,與社區連結,帶給學生的內心感受真的很不一樣,不敢說沒有壓力,但是與其書本上的壓力,寧願接受與我們比較貼近的壓力,這些社會實踐對我們而言意義非凡,畢竟專業養成的過程,我們除了實習,很少有機會去接觸這麼多不同領域的服務對象甚至工作者;每次的討論與分享都是學習、都是經驗,也才能夠有更多的同理,甚至為自己的職涯工作有所想法。真心感動這學期可以接觸這麼多的前所未有,希望能夠在未來看到更多USR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