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R顧問觀點--「北大社科院USR列車起動了」台灣大學社會系薛承泰教授



USR顧問觀點–「北大社科院USR列車起動了」 台灣大學社會系薛承泰教授

本人曾在媒體為文論述實踐「社會責任」的「真」與「偽」,簡言之,不論剛開始出發點為何(為了企業形象或因為教育部要求),企業社會責任(CSR)或大學社會責任(USR)都貴在於持之以恆!如何把做公益或服務內化,成為人格的一部分,即能夠持續且不受限時空,在生活中就是那麼的自然,才能稱得上成功!而對大學來說,從事教育讓學生習得專業知識之外,人格養成也應是大學的責任之一,社會責任的實踐即為其中的一部分!

記得曾敏傑教授在擔任院長之前,曾為罕見疾病基金會在關西打造「福利園區」,我數次前往參觀其打造過程,從荒山鄉野到宏圖規劃,從亂草重生到桂花飄香。有一天曾教授從關西工地LINE我:「閒來無事心從容,更有桂花身邊伴,人生境遇能如此,清風徐來亦神仙」;我按讚後,一樣以七言絕句回復:「桂花重生氣盎然,曾公巧思真非凡,他日關西群芳宴,社福家園世代傳」。

由於曾院長是極少數學界曾投入(包括開創、營運、擴大並國際化)NPO的學者,具有豐富的服務經驗並長期關懷弱勢。我參與數次台北大學社會科學院的參訪與座談,在曾院長整合與領導USR方案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在極短的時間中,他不只是有想法,更懂得作法;尤其是連結資源,不僅快速而且能創造多贏,讓參與者(包括校方、院方的師生、畢業系友、社區、文創與NPO等)也都能有機會學習社會責任,發揮其特色並扮演重要角色!我們一群顧問都相當佩服,每次見面曾院長都能拿出成果,我們利用不同場合腦力激盪,看著他一切按部就班,而社科院各系的師生也都能共襄盛舉,校園活絡起來了,社區也跟著動起來了!

然而,我仍不斷提醒,教育部的方案只是起頭,如何能持續下去? 尤其是師生原本在教學、研究與課業都已經很忙碌,能持續多久呢?我所屬的台大社會學系,過去曾在系館大樓,以開課方式讓學生學習老農,出發點很好;可是,驚鴻一鱉之後即回歸平靜,樓頂再也看不到菜園,只見工友收拾善後,不停搖頭!

多年前當台大有所謂的「服務課程」時,我即呼籲,不論師生都應從自己的家庭與社區做起,既不需要學分也不需要評比,當作「人」該做的事情!例如,孝順父母親,照顧年邁的父母,是本分;關心隔壁鄰居,協助社區中的弱勢,則是服務,不會有學分也不會媒體報導!台大校訓「敦品勵學 愛國愛人」,「愛人」可解釋為「關懷周邊的人」,雖然是默默地做,這比起號召多人跑到數公里外去幫他人維護「正義」要實在的多!

台北大學社科院在有USR方案之前,其實各系已有相關的方案在進行中,舉凡在三鶯地區多方面的服務,為弱勢給力,以及對部落的關懷(如隆恩埔青少年志工)。這次,曾院長先經過盤點找出SWOT,所以方向會較明確,短短幾個月確實也看到一些成果,希望教育部USR方案只是前奏,我相信台北大學會持續下去,學生即使畢業後,也能不忘「初心」!2015年11月曾教授曾寫下:「望遠心寬,思長無慮,體動益生,行善至樂」;我各加上三個字,形成一篇七言絕句:「望遠心寬伴鳥鳴,思長無慮掃秋風,體動益生笑四季,行善至樂無深冬」,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