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USR成果--田畠真弓老師推動「三鶯社會調查」



社科院USR成果–田畠真弓老師推動「三鶯社會調查」

社科院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目的是要結合院內各系所的師生,針對三鶯樹地區進行一連串的在地實踐,這學期師生的實踐也已經做出具體的社區服務和成果。除了服務之外,調查計畫也是社科院USR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必須深入在地社區的脈絡,才能貼切理解社區真正需要什麼,反思大學可以再做些什麼。

社會學系的「社會研究方法」課程,一直以來便透過三鶯地區的社會調查,訓練學生做研究的能力。這個能力不是只有教室裡面的理論學習,學生更要走出校外,選定自己感興趣的社區議題,直接參與居民的生活和對話,並將所見所知進行社會學的分析。因此,從社區議題的發想、文獻蒐集、選擇研究方法、實際田野觀察到分析和撰寫報告,都是學生在修課過程中要獨力面對的考驗和挑戰,同時也發展了學生從校園到社區的連結能力。

這次USR結合社會系「社會研究方法」三鶯調查的特色,這個課程上學期著重在質化方法的訓練,由田畠真弓老師指導,下學期則是量化方法的訓練,將由郭文般老師負責。上學期在田畠真弓老師的推動下,共有49名學生分成7組,選定7個感興趣的社區NPO議題,並且進行了質性的調查研究。這些議題都是USR計畫所需要知道和掌握的:例如有學生訪問社區意見領袖和居民,探討北大特區的社區意識;有學生研究三峽、鶯歌、柑園三地NPO返鄉青年的背景;北大特區教會的發展歷程和現況分析;三鶯部落(三峽原住民族生活文化園區)易地重建的過程和爭議;三峽藍染與金牛角的在地認同比較;社區文史工作者如何形塑集體記憶;也有學生探討臺北大學學生與居民校地共享的問題。

為了增廣修課學生對不同領域議題的涉略,課堂也舉辦了兩場在地NPO講座。第一場由郭文般老師邀請三峽李梅樹紀念館李景光館長,為學生介紹三峽文化歷史,以及李梅樹紀念館20多年來的經營狀況。也從社會系這個演講邀請開始,後來由陳重安同學陸續促成社科院曾敏傑院長的回訪,以及李承嘉校長和傑出校友李麗裕學長的親自參訪李梅樹紀念館,希望將雙方接觸的層次提升,並進行更直接的合作對話。

第二場演講則是邀請桃園市產業總工會葉瑾瑜秘書長,介紹工會的運作模式,以及參與者的心路歷程。為了刺激同學的思考,學生在課堂上必須跟全班分享彼此的研究題目和進度,並且由課程助教給予回饋,讓學生不侷限在自己的研究題目上;老師也常在課餘時間多次與學生們共同討論,幫助處理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在課程最後的期末報告,我們看見學生這半年來的努力成果。他們積極地發表成果和反思議題的意涵,展現研究方法和社區田野調查帶給他們的充實歷練,也讓學術和實踐結合,也讓課程得以回饋在地,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

此外社會系更有一項社會實踐的特色,為延續「社會研究方法」課程的理念,鼓勵學生投入更多社會實踐活動及培養研究精神,社會系也提供「社會實踐基金補助」及「社會實踐報告獎金」。前者同學可於實踐計畫發展前先提出計畫書,列舉實踐活動主旨、內容、預計時間、地點、預期收穫、經費預算、希望的補助金額等項目,再由系上教師審查後,擇優給予經費補助;後者則可於實踐活動結束後,提出完整書面報告並角逐獎學金,再從中擇優向本系師生發表,以落實社會實踐的本質。而優秀的實踐報告最高可獲得獎學金一萬元,2017年獲得傑出獎的小組,即是探討龍埔里在地居住問題的團體報告。藉由這樣的鼓勵,期望學生能夠從研究中激發出最佳的成果,並培養學生未來進一步投入在地實踐的契機與情感連結。

在教育部關注社會實踐之前,本校社會系即運用「社會研究方法」課程,師生共同以研究進行在地實踐多年,累積了許多研究的成果,也訂有相關鼓勵學生進行實踐的完整機制。如今在政策鼓勵大學善盡社會責任,以及推動師生進入社區服務之際,不僅再次展現社會系的教學特色,也相信未來可以結合USR計畫的理念與資源,更擴大以調查研究來貢獻在地,以學術來進行實踐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