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USR成果--魏希聖老師辦理九場在地論壇



社科院USR成果–魏希聖老師辦理九場在地論壇

教育部近年來推動的專案政策極為多元,雖然也增加了系所的資源和經費,但是若未能與實際需求結合,增加的資源也可能是一種負擔和壓力;因此需要仔細思量,才能將資源轉換成師生可以消化吸收的能量,而非營養過剩的堆積或是消化不良的浪費。社科院在推動USR計畫時,也與社工系魏希聖主任有同樣的共識,因此嘗試將USR計畫的精神與資源,用來結合課程設計以及學生的在地學習;而USR「在地論壇」與社工碩一「社會工作專題」的結合,就是這樣的一項嘗試,一個學期操作下來,也證實這是一項成功的實驗。

由於社科院USR需要快速了解在地組織的運作現況與經驗,以便得以了解在地組織生態,探索大學與在地未來合作的方向與模式,因此策略性的系列邀請在地NPO以及指標性社區人物來課堂上分享,由魏希聖老師負責規劃、聯繫、與主持這項論壇與課程。而曾敏傑院長就像是修課的同學一般,每場必到聆聽,而且勤做筆記;因為對同學而言,可能只是一次演講的結束,但是對於曾院長而言,卻是延續社會關係、建立合作、以及推動USR未來合作的開始。

一個學期操作下來,不知不覺竟也已有九位嘉賓到校分享,尤其這些在地具體服務的組織性回顧,讓USR在地論壇的內涵更加豐富,也讓我們對於在地的理解與想像,在時間上回溯至二十年前,在空間上也超越只是三峽的認識。

三峽插角國小金敏分校陳明啟主任開展了我們第一場演講,他的「偏鄉小校的發展與營造」,告訴我們瀕臨廢校的小學,如何經由師生和家長的經營,而讓偏鄉小學活化,學生數量得以成長14倍的在地故事,同時也指出三峽山區與平地資源不均的事實。伊甸基金會新北市的業務主管–何天元區長,則是來校暢談伊甸基金會在新北市的服務方案,除了讓我們了解民間基金會與新北市政府的廣泛合作之外,也再次指出三峽偏遠地區福利資源的不足。目前正接受新北市社會局委託進行「社區培力計畫」的實踐大學黃珮玲教授,則是介紹她的計畫內容,包括針對轄區內約460個社區組織提供服務,包括了培育社區種子老師、社區組織分析、社區分類分級、社區資源聯結、社區諮詢輔導、以及推動社區福利化等等。這些報告讓我們對於三峽存在的城鄉差異、政府角色、社區樣態、以及民間資源等,有了廣泛的認識,也提醒USR計畫在空間上的敏感度與準備。

另外一個論壇的主題則是與在地部落有關,三鶯部落陳政雄顧問介紹了創新的「三鶯部落自力造屋計畫」,這個計畫的建設經費中,三分之一由族人自籌、三分之一由族人跟銀行貸款、三分之一由政府出資;讓我們看到從抗爭到合作,看到了公私協力的實驗模式,也看到了在地部落未來的新願景。另外恩加貧困家庭協會楊靜齡總幹事,則是介紹了二十年來的在地部落回顧,談到如何從三鶯大橋之下頂著風雨,一路服務到隆恩埔文化部落的歷程,以及探索適合部落服務方案的困難。畢業於本校社會系的兒少希望協會楊佳賢社工督導,則是在隆恩埔國宅服務超過十年,他的分享有個人從事社工的心路歷程,也有組織開展多元方案的摸索;如今原漢的文化界限不再是工作的障礙,而方案也已經擴及到兒童、婦女、青少年、高風險家庭、甚至以全部落為對象的服務模式。這些部落服務經驗的回顧,對於規劃進入部落的USR帶來許多啟發和提醒,除了看到前人服務的艱辛,也看到部落錯節眾多結構問題的複雜。

而第三項論壇的主題則是在地個別組織的經營與介紹,例如春暉啟能中心的吳佳玲副院長,她用詳細的投影片幫助我們認識春暉中心,了解收容181位心智障礙者的機構是怎樣的過去與現況,同時也透過師生座談,思考機構與北大可能的合作方向。另外甘樂文創林峻丞執行長,則是分享他個人創建社會企業的歷程,透過在章程中明訂將收入的10%回饋作為社區公益的制度設計,以及育成台灣城鄉永續關懷協會,支持小草書屋的陪讀方案,投入弱勢兒少服務等。最後則是邀請玩具圖書館協會余良玲秘書長談組織在地資源開發,了解一群熱心的家長和老師們,如何從桃園在地出發,如何自掏腰包從讀書會開始做起,到一路與各級政府合作各項專案,而到普及全國與走向國際的組織故事。這三個組織都是從零出發、貼近在地、長期積累服務成果;也再次提醒USR計畫,教育部資源終有退場之時,只是配合政策的計畫終難長久,唯有認真思考大學與在地的長遠關係,強調組織性、在地性、以及累積性,才能走出一條可長可久的途徑。

本身也在自閉症總會擔任秘書長的潘怡伶同學也表示,因為多數同學並非在地三峽人,因此透過這次在地論壇與社工專題的結合,也在社工專業學習之外,增加了對於在地發展的認識和認同;同時這項課程也規劃了班上在職研究生投入USR,擔任社工系志工隊與多元服務社的督導,透過強化社團的組織力以及個人的專業能力,希望讓學生社團也可以因參與USR一起成長。

勇於試驗,尋求多贏。九次的在地論壇,九位嘉賓講九個組織的故事,讓計畫、課程、師生、社團都受益。有了這次的正面經驗,我們下學期也將繼續講下去,繼續聽聽在地我們不知道的人與事。